复工复产,抢“工”,更要留人

刘维涛 易舒冉

2020年03月01日15:24  
 

往年这个时候,农民工兄弟大都完成了一来一往的大迁徙,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但此次疫情,把多年来的规律打破了。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打工,包括7500万人跨省务工。如此庞大的人群的就业,受疫情冲击最直接,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关系着稳就业、促民生的大目标,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小日子。

眼下,各地正有序复工复产。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用工荒”,一方面是农民工出不来、就业难;一方面是疫情如虎战“疫”紧,一方面又必须复工复产稳经济。难关之难,就在于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超高超急的任务,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就农民工返岗这件事来说,如何让农民工打消思想顾虑、减少麻烦,正常上班?与上演“抢人大战”,包高铁、包飞机、包食宿相比,照顾好他们的核心诉求更为关键。他们当下最大的需求,无疑是安全与健康。设计安全的出行路线,安排妥帖的隔离措施,提供统一安全的食宿……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必须高度认真负责,才能真正让人放心、安心。

政府部门要保证刚性制度供给,工伤认定、工作时长、临时劳动合同签订这些用工问题,都要划定明确的底线。工会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离职工近些、再近些,倾听他们的诉求、反映他们的呼声,给予他们充足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解决好一线员工最关心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其实所谓“抢人大战”,此前也并不鲜见,尤其是前些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不少东部沿海企业都出现过“用工荒”,公司、工厂往往通过提高短工兼职人员的时薪、补发加班费等经济手段吸引工人。

但是今年,在如此重大的疫情之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用工荒”背后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劳资关系,也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努力为农民工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福利待遇。

当前,一手防控疫情,一手复工复产,更需要劳资双方共克时艰。相关部门和众多企业应当积极作为,给农民工更多、更细致的人文关怀,健全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让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常态。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

(责编:尹深、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