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了我国90%以上的企业数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全文5523字,共8个部分,28个条款。“人民财评”围绕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5个方面进行解读。
“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意见》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要求从五个方面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直接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先正确理解:“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于“姓国姓民”。
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在债权融资方面较为困难,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相对资质较差。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客观存在信用历史短,财务规范透明度较弱,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现金流不确定性相对更高等问题。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出借贷款时,更愿意将钱借代给规模大、现金流稳定、有抵押物的企业,更倾向于服务具有规模优势、风险更低的国有企业。——这源于金融行业规避风险的天性,而非对企业性质的歧视。
“融资贵”现象的出现,也有其客观因素。除了资质相对较差,一些小微企业寿命较短,不够重视企业信用,导致违约率较高。双重因素叠加,才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恶化,必须依靠抵押物担保融资。而小企业本就缺少固定资产,加上银行内部的追责及激励机制,民营企业融资就更难了。
“融资”,成了民营企业翻不过去的一座高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管齐下、打好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方面,改革的力度大、创新多。本次出台的《意见》,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将这些改革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固定下来,形成完善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在间接融资市场,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修订原有不合理制度。一方面,如果贷款出现了损失,只要信贷人员恪尽职守,可给予免责;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最终做到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此外,还积极鼓励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在本地区、本领域内的独特信息优势,形成更加活跃、更加有效的金融市场,调整后的金融结构也将与经济结构更加匹配。
在直接融资市场,一方面持续深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从科创板的落地,到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再到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力求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另一面,面对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积极组织纾困资金跑步入场缓解其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化、科技化在金融业的持续推进和普及,许多银行都在银税互动、供应链等新模式上迈开脚步。《意见》以文件形式提出:“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为优质民营企业增信的新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增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可谓恰到好处。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支持企业融资有效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民营企业无抵押就难贷款的困境。《意见》通过完善政策环境,弥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用历史短、资产规模小等天然短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