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永超:思在“深”处,行在“融”上

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  计永超

2019年11月13日09:5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解放日报 海沙尔 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去年8月,在内蒙古召开的第三届“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上,我向人民日报社提出主办第五届论坛的申请。今天,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安徽日报社,衷心感谢人民日报社和各兄弟党报的信任,将第五届“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交给我们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确定的主题“让评论与时代共生长——重大主题宣传的评论革新”非常好!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网络技术快速迭代化,给新闻舆论工作尤其是重大主题宣传,既带来历史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时不我待,必须与时共振。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深刻”而不“失声”

毛泽东同志指出,“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新时代,党报重大主题评论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千帆竞发中定方向,在百舸争流中立主导,让党的旗帜在网上网下高高飘扬,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充盈,激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作为省级党报,安徽日报重大主题评论,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及时举旗、有力发声,“全场”引领。从一版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到其它版的新闻热评、安正平,从长篇重要评论“江淮时评”“江淮观察”到短小时效评论“徽风”“说事拉理”,每逢重大主题宣传,不同版面、不同专栏,“大视角”重要评论举旗定向、“小切口”短评微论疏路导渠,“全场”发声引领同频共振。

二、“深耕”而不“断线”

“文者,贯道之器也”。这个“道”,可以理解为正面、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即主旋律、正能量;“贯道”可以理解为传习思想、凝聚民心。重大主题评论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贯道”。

中央、省委召开一次重要会议、开展一项重大活动、作出一项重大部署,党报评论同步锁定重大主题、围绕重大部署,及时发声,有力发声,这是同步的节点,及时且必要。但是,重大会议、活动、部署之后,如果青蜓点水地浅尝则止、或“一次性宣传”了之,就会处于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状态。从十九大精神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从严治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主题宣传,都是长期重大战略任务,其宣传评论都要在“深耕”二字上下功夫。既大力宣传伟大成就,强信心、聚民心,又坚持问题导向,讲清现实问题,评透问题成因,论好解决之道,促改革、谋发展,暖人心、筑同心。比如,安徽日报评论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个重大主题,年年关注、年年策划,2016年3月至11月连续推出12期系列评论,4年来共策划推出脱贫攻坚评论31篇,如《首战告捷后,如何继续攻坚?》《精准扶贫中要精准“拍蝇”》《扶贫考核“算得分”也应“算失分”》等,紧盯问题,评析对策,确保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的评论持续深入。

三、“深行”而不“浮议”

要迈开双脚,坚定走向田间地头、社区里弄、工厂车间、山川牧场,始终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写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芬芳作品。2018年3月,紧扣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安徽日报评论部全体评论员改变几十年坐在高楼写评论的常态,首次走出办公室,深入不同类型社区开展一线调研,隆重推出《“探问”社区治理》评论专版,以社区发展视角、以里巷表达方式,生动“探问”社区自治共治如何“交响”融合、智慧社区如何“智惠”居民、社区文化如何“滋养”和谐,着力评析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在全省社区和读者中产生良好反响,众多媒体纷纷转载。以此为开端,2018年以来,评论部与全省高校和街道社区村等7个基层单位挂牌共建《思想周刊》评论实践基地,评论员带着重大主题,先后深入全省9个乡镇街道11个社区深入采写现场评论,促进评论工作转作风、接地气,拓视野、提质量。今年4月30日,学习借鉴人民日经验做法,安徽日报《思想周刊》评论版首次开设“现场评论”专栏,截至今天,已连续刊发19期现场评论。就在今天,安徽日报评论版已连续2期同步刊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家在江南”系列现场评论,前者在版面的“顶场”头条位置,后者在版面的“基场”倒头条位置,上下两组系列评论同步刊发,从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大视角”到长三角地区江南文化的“小切口”,上下呼应。

四、“深融”而不“貌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媒体融合走到今天,传播平台正在搭建,内部融合正成潮流,“爆款产品”频频面世……但“融而不合”“似融似合”“半融半合”仍严重制约融合发展的步伐。技术可以决定传播“线上”的速度,但只有饱含思想价值的内容才能决定融合传播“面上”的广度。无论传播技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如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恒量”。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成“最大增量”,着力创新策划、创新内容,让重大主题评论不仅“有意义”,也更加“有意思”,提升“内容魅力”,增加“有效供给”,让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大主题评论在“纸场”和“融场”这两个舆论场同步传播、有效传播,提高重大主题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9月3日至10月2日,安徽日报评论部全媒体“声度工作室”创新策划推出“乘着歌声的翅膀·礼赞新中国”共10期全媒体系列评论,从闻名中外琅琅上口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这个独特视角切入,“站在天安门上看70周年大庆”,以优秀歌曲歌词为载体,以“礼赞新中国”为评论路径和落点,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全程、全息、全效生产与传播,实现了安徽日报重大主题评论作品的首次全媒体、系列化生产与传播。安徽省委宣传部专题《新闻阅评》称赞这一全媒体系列评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实现了评论观点的‘可视化’,评论传播的‘融合化’”“换了新面孔、新腔调,有评头、有看头!”“这样的重大主题评论年轻人也喜欢,传播效果自然好!”“鲜活有趣、入脑入心,是融合发展创新的一部精彩之作,值得借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主题鲜明、视角独特、制作精良、全媒传播的特别礼物。”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今天,我们在浦江两岸一起“论剑”,明年,诚邀大家到皖江之滨共同“论道”——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道,论党报评论融合发展之道!在此,也诚挚地恳请大家为明年第五届评论论坛的主题建言献策!

再次感谢人民日报社和解放日报社的成功组织、周到安排!

最后,祝愿本届论坛圆满成功!期盼各位兄弟姐妹明年相聚安徽!

谢谢大家!   

(责编:董晓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