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玻璃栈道“三无漏洞”该由谁补?

蒋萌

2019年11月08日15: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玻璃栈道“三无漏洞”该由谁补? 

背景:2016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玻璃栈道”火了之后,越来越多景区盯上这块“肥肉”。数年时间,国内的玻璃吊桥、栈道、观景平台等项目已经超过2000个。问题随之而来——这个行业无规范、无验收标准、无监管主体。

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本来玻璃项目就比一般项目容易出事,这两年来大小事故不断,甚至出过人命,很多地区就对玻璃项目的风险警惕起来,但既无标准又无主管部门,于是便叫停了之。2018年开始,河北省封停了省内25个景区全部32处玻璃栈桥类项目,很多其他省份也在进行安全排查停运高风险项目。一旦被封停,利润就会断崖式下跌,在这样的情形下,已经在运营的玻璃项目会更疯狂地“揽客”,以期在短时间内赚得更多,而对检修、管理的疏忽则可能让本来就不怎么安全的项目变得更加危险。怕出问题或等到出问题再叫停,都不是健康的运行状态,实际上,暴利和监管真空的双重作用下,玻璃栈桥项目也很难真正停下来。保障安全是玻璃栈桥类项目的底线,要守住这条底线,在建造设计和日常维护、运营管理方面都要下功夫。各地已经开始研究地方标准了。确保设计上的安全只是第一步,日常维护和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玻璃栈桥类项目的安全性。例如,在玻璃栈桥的承重范围内同时接待游客人数的上限是多少,暴雨或台风等极端天气达到什么级别需要关闭项目,是否禁止携带电子产品以降低人为风险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管理规范。而无论是为了确保建造安全或是管理合规,在有标准的前提下,都需要监管到位,结束目前这种每个部门各管一块的状态。确立主管部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守住玻璃栈桥类项目的安全底线,监管真空的状态需要尽快结束。

小蒋随想:“玩与玩命”有本质区别。游乐项目必须确保设施足够安全,让游客“高高兴兴前来玩,平平安安回家去”。如果保证不了安全这一底线,那么惊险、刺激就不单单是揽客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险隐患。“玻璃栈道”之类项目在国内不少景区一窝蜂上马,却整体处于“三无”状态,不断出现大小事故,既说明许多经营者“只见其利,无视其险”,又折射出监管的滞后和空白。有隐患的确应该叫停,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管理不能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玻璃栈道”能不能搞,在哪些地方能搞,该制定什么样的建设标准,谁来对具体项目的审批负责,谁来把关验收建设质量,谁来定期核查运行状况……这一切,需要专业人士科学评估,离不开管理部门切实履职。确立主管部门,既要避免“九龙难治水”,又不能误解“简政放权”。简政放权,就是要简化繁琐的、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但对社会机构难“自理”,需要定规矩、强监督的行当,不能袖手旁观。补位而不缺位,对位而不错位,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是科学治理的必然要求。各地的玻璃栈道不能“带病运行”,这一行业不能无序发展,补短板,守底线,势在必行。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