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学生作业不妨实行“私人定制”

张淳艺

2019年10月31日0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学生作业不妨实行“私人定制”

  近日出台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去年9月,一家研究机构发布《中国小学生数学作业大数据分析报告》,其中提到一个现象:晚上9点后孩子做作业错误率高。这并不难理解,小学生白天在学校学习已经身心俱疲,晚上如果还有大量的作业写到深夜,学习效率自然可想而知。浙江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中学生晚10点做不完作业可拒绝完成”,初衷就是降低学习负担,避免低效学习,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应该说,作业限时一直是教育减负的主要思路。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不过,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做作业快慢进度也不一样,学习负担很难从时间上进行把控。

  浙江新规出台之前,相关作业限时政策就在杭州市上城区率先推广。当时,就有不少孩子调侃“那我晚上可以从8点59分开始写作业”“我写一道题可以用一小时,如果需要,两小时也可以”。虽然只是玩笑,却也说明了作业限时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同时,许多家长也不买账,纷纷表示“不管几点,孩子作业没写完,字是不会签的”。在家长看来,同样的作业,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完成,自己的孩子就完不成?他们更担心,签字拒写作业会加剧孩子的“拖延症”,养成不好好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教育减负,不能只盯着写作业的时间,更要关注作业本身的含金量。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之所以多,主要因为老师炒的是“大锅菜”。全班学生不管学习水平如何,都要做同样的作业。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老师往往要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都布置成作业,让学生们反复巩固强化记忆。这样一来,作业量自然居高不下,学习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一些题型即使十分熟练,也要花费大量时间重复练习。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却难以抽出时间进行查漏补缺。

  近年来,线上教育发展迅猛,其一大优势就在于引入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术,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帮助提升学习效率。“作业盒子”总监刘夜曾打了个比方,“学生做一道题,如果很快可以完成,我们在给他的推送中,这类型的题就不会再推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能有准确把握,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这一思路对于我们的教育减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今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理想模式,就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校和广大教师应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手段,延伸教育教学服务,让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效率换时间,减负不减质。

(责编:董晓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