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新闻报道,近日,在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日本,一种名为“托老所”的服务应运而生,而且广受欢迎、发展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日本全国已经拥有了4.3万间“托老所”,在所有养老服务中发展最快。日式“托老所”之所以如此成功,关键在于它的模式有效对接了亚洲养老文化传统,其理念回归了老年生活的本真。
中国和日本同属儒家文化圈,有着根深蒂固的尊老爱老传统,大多数有子女的老年人首选的就是家庭养老。除非不得已,无论是老人自身,还是子女,大多都不会选择到传统养老院去。在日本,有七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中国,则高达九成。
然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白天基本没有时间在家照顾老人。老人在白天基本处于空巢状态,来自家庭成员的照顾十分有限。正如新闻中所提及的,老人既没有享受到家庭养老的亲情温情,也没有享受到社会养老的互助快乐,但日本推出的“托老所”就很好地化解了这一难题。老人白天可以在托老所接受照顾,晚上回家感受家庭温暖。这样,既能在家庭力量不足时,用社会力量来补充,又可不用违背自己的传统观念,“住在家里”。一举两得,不可谓不好。
如果单单是时间和空间的调整,还不足以让“托老所”如此受欢迎,如此值得在亚洲推广。还有一个原因则在于它的养老理念。“托老所”的定位不是全面照顾,而是以预防为主,帮助老年人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传统的养老主要是照顾老人生活、护理老人健康。这些只是生活表层的需要,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晚年的陪伴和快乐。而快乐不能完全依赖于他人或者社会单方面的供给,更重要的应该来自于自我的选择。所以,让生病的恢复自理能力,让健康的保持健康,让老年人有自主选择生活的能力,才是保证老年生活快乐的前提。就这一点来说,不得不给日式“托老所”点个赞!
文明是多样的,文明也是互通的。好的东西,应该拿来为我所用。目前,中国养老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太平衡,需求量很大,但有效供给并不多。其中,有基础环境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观念的原因。这种立足于供给侧改革而诞生的日式“托老所”未尝不可以作为一个方案用来尝试。当然,日本的城镇化进程要比我们快,对日式“托老所”完全照搬是不行的,一哄而上更是不行的,不断摸索中国人养老的规律,找出一种适合并切实可行的中国养老模式,才是学习借鉴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