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少年感是突破虚伪人设 执着真实自我

魏晓彤

2019年09月05日08: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少年感是突破虚伪人设 执着真实自我

  近日,演员黄晓明在综艺节目里不懂经营却摆出一副“霸道总裁”的模样。这使快过气的“油腻”一词,被迫再次出来“营业”。

  在互联网语境下,“油腻”一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差不多已有两年时间。2017年,作家冯唐半自省半调侃地写下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主要观点基于教导中年男性应外塑形象、内练修养。一年后,冯唐更新了油腻2.0版本——《比成为油腻中年更可怕的是成了油腻青年》,让油腻再没有“年龄歧视”。两篇文章被广泛作为“油腻男性参考指南”使用。

  不夸张地说,“油腻”成了当代男性最担心被贴上的标签,连赋予其“灵魂”的冯唐也未能幸免。说来也怪,“油腻”这个标签,却很难贴在女性身上。如果搜索“油腻男明星”,你能找到上百万点击量的视频。“人间油物”“娱乐圈四大油王”这样的表述,无一例外对应到男演员身上。然而,如果搜索“油腻女明星”这样的关键词,恐怕多数结果都是讨论女明星护肤化妆不到位,导致满面油光的事实性表述。

  身为女性,我突然开始同情被贴上“油腻”标签的男性。抛开这个标签对男性些许歧视的意味,它所折射出当下社会怎样的期待和诉求?

  我们无可避免会将“不油腻”与“少年感”联想到一起,当自媒体和营销号对部分“油腻”男演员大肆调侃之时,也无一例外地对某些文艺中年大加赞赏,年逾不惑却仍会被认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典范。

  这些拥有“少年感”的男性,大多留着飘逸或者干练的发型,注重身材管理,腼腆少言却又自然坦荡,更重要的是,时间最多在他们的脸上打个成熟的标记,却没有在他们的精神上留下痕迹。从20岁到40岁,他们一直热情饱满地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业,没有刻意经营的人设,始终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如是说来,不油腻的“少年感”或许不仅是外表的年轻,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化的精神,一种对自我最真实的认同和坚持。

  反观那些被定义为“油腻”的男性,尽管往往比“少年感”男性拥有更成功的事业、更密集的社会关注,却往往透露出一种急功近利的迫切感和焦虑感。

  就拿黄晓明来说,他有着比同龄人更年轻精致的外表,更严格的身材管理,甚至会主动迎合观众的胃口,不惜偶尔在综艺节目里自黑自嘲,但他长期对“霸道总裁”“型男”“精英”这种形象的刻意追求和自我打造,让他的公众表现少了点真实的诚意,多了点造作的私货。

  不真实的“油腻男”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几个高谈阔论数十亿元却只会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商务精英;或者是实力派亲友遍天下,需要帮助时却总消失的资深同事;抑或是时时语重心长教导年轻人,却事事善于逃避责任的上司……他们为自己刷上各种光鲜油亮的外包装,一开始或许夺目闪耀,但“积油”时间久了,自然藏污纳垢,甚至记不起何为真实的自我,只能继续在层层厚重的油腻中维持虚伪的人设。

  此番打击“油腻”的大本营B站,一直存在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呼吁真实,打击虚假。如果某个公众人物在大众视野里刻意维持某种虚假人设,或者装腔作势地表演,则会被作为“鬼畜”素材,剪辑到各种调侃视频中。正如曾在B站饱受调侃的著名军事学家张召忠所提醒的,“一旦进入这个圈子,就别再装了”。如今,没有“老干部偶像包袱”的“局座召忠”成功“去油”,脚踏实地做军事科普和时政点评,还不时自我调侃,成为社交媒体上深受90后和00后年轻人喜爱的意见领袖。

  当我们撕开“油腻”标签之后,所看见的或许应该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在社交媒体主宰的信息时代之下,所有人对真实的探讨与追求。这一点无关名利,也不分男女。其实我们更喜欢的,是《中国合伙人》中那个羞涩坚韧的农村青年成冬青,或是多年前面对镜头时,那个拘谨腼腆又真诚可爱的黄晓明。

(责编:董晓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