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成摆设”的公交安全员早该“歇着了”

2019年09月02日08:12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成摆设”的公交安全员早该“歇着了”

  城市公交安全离不开法治、德治,更离不开乘客的“自治”……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面对安全隐患,不做旁观者,不等执法者,见义勇为,以群策群力维护公共安全。

  据北京媒体报道,有网友发布微博称,8月31日下午,在669路从万盛北街开往北大窑南的公交车上,一名穿戴北京公交安全员服装的男子趁一名女乘客不注意,摸腿骚扰。9月1日,北京公交集团在官方微博回应,正在开展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如果此事属实,理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是无需赘言的。运营单位不仅要核实此事真伪,也应由此反思公交安全员这个职位还有无必要继续设置。

  相比于公交驾驶员和售票员等,公交安全员是一个比较新的岗位。前些年,在一些地方接连发生多起公交车纵火、偷窃等事件,严重危害了市民出行安全。为了维护车辆秩序,疏导乘客,很多城市相继推出了公交安全员。设置这个岗位的初衷无非是,让这些穿着安保制服、戴着袖章的安全员,每天随车检查,不仅能服务乘客,督促驾驶员,还能威慑那些在公交车上图谋不轨的人。

  但是,随着各地公交安全员的大面积上岗,很多人发现公交安全员很难真正负起维护公交安全的职责。总体而言,公交安全员的上岗门槛很低,大多数安全员都是普通人,甚至一些运营单位还把一些年龄较大、无法胜任其他工作的员工安排到公交安全员的岗位上。这就决定了公交安全员的“威慑”作用也只能像麦田的稻草人一样。

  但是,从公交安全员的角度看,要想在拥挤的城市公交上有所作为,也确实很难。城市公交车上经常寸步难移,安全员完成日常的巡视和检查都是很难的。即便发现一些影响公交安全的苗头,囿于身份和能力限制,安全员也不可能像火车乘警那样依法处置。所以,很多城市的公交安全员最终都成了驾驶员的陪聊或者乘客的“旅伴”,一旦真有危害公交安全的事件发生,安全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公交运营单位设置中看不中用的安全员,不仅提高了人力成本,更大的副作用是会消解公众对公共安全的参与意识。城市公交安全离不开法治、德治,更离不开乘客的“自治”。与一些安全员打瞌睡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乘客挺身而出制止个别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今年6月,浙江金华一辆公交车上,一名男性乘客突然抢夺公交司机方向盘时被一名初三女学生及时拦住,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最终被避免。维护公共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公共责任,如果每个城市都能形成公交安全靠大家的共识,并且身体力行,那么乘客就无需担忧安全员的缺席。反之,如果遇到危害公交安全的事件,乘客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纵使安全员在全程随行,也只是营造安全的幻觉。

  公交秩序和安全本来是需要乘客集体维护的,但是安全员的上岗,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公交安全自有专人负责,乘客不必管闲事。一些人经常对公共事务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根源就在于公共意识的缺失。而公交车只是一个窗口,类似的现象在社区等公共场所都常见。

  这两年,因为各种原因,安全员在一些城市的公交上不常见了。安全员既然不起作用,当下则下,无可置疑。但是,安全员“下车”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和单位就可以“大撒把”,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面对安全隐患,不做旁观者,不等执法者,见义勇为,以群策群力维护公共安全,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去年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重演。

(责编: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