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暖闻热评·择一事 终一生(14)

人民日报:让文学译介更精彩

姜晓丹
2019年08月20日05: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人物】为中阿文化架桥的仲跻昆

  【故事】仲跻昆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与阿拉伯语结缘60余载。他编著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作品,填补了我国在阿拉伯文学史领域的空白。2011年,他获得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年度文化人物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2018年,又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点评】

  如何借由语言魅力架设起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仲跻昆与阿语结缘的60余载里,他不畏艰辛、潜心钻研。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仍坚持每天看书籍、写文稿,动力就来自于一种让中阿文化交流始终不断线的深沉使命感。

  使命感,源自紧迫感。参加一次中青年翻译交流会时,在场的人中只有仲跻昆一人研究阿拉伯语,他不解,“阿拉伯文学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人理?”别人说:“我怎么知道阿拉伯文学好啊?”这样的状况让他深受触动,也凸显出这门语言及其文学作品译介工作的紧迫性。让更多人读到阿拉伯文学、了解阿拉伯文化,尽己所能打开世界文化宝库的一扇门,不仅要全心投入、步步深入,而且要时刻不松懈地推动自己进步。

  翻译虽是苦差事,却令人享受。以诗歌翻译为例,寥寥数语要遵循严格的格律,做到精准传神的情感表达,而这需要兼备阿语水平和中文功底。仲跻昆做过口译、笔译,走过十几个阿拉伯国家,每个词汇的背后无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钻研沉淀。正如他翻译的一首诗所写,“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对挚爱的追求最是无价,也终将让人在辛勤付出后得到精神的涵养、文化的润泽。

  “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们这一代,是前辈培育了我们这一代,是时代滋养了我们这一代”。正如仲跻昆所说,无论翻译工作还是教学研究,都需要一代代人传递文化的火炬。如今,年轻一代正在逐梦前行的路上努力奔跑。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文学译介会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书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网言网语】

  感谢他们,让我们能读到更多好作品,丰富了认识世界的角度。

  ——@好孩子 

  每本书的翻译都是译者们呕心再创作的过程,精彩源自努力。

  ——@爱笑的风筝 

  把一门语言学好学精不容易,把文学作品翻译好更难,致敬。

  ——@乐呵读书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0日 05 版)

(责编:牛镛、董晓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