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教得好能评教授,这样的“教”与“授”越多越好

默城

2019年07月25日08:33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教得好能评教授,这样的“教”与“授”越多越好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从教33年的南京林业大学老师蒋华松评上了教授。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2019年职称评审结果,理学院教师蒋华松如愿评上了教授。这是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今年三月,南京林业大学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策: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评聘“教学型教授”,或者重奖教学型教师等。其目的也不难理解,就是拔高教学的地位,让专心教学的老师受到认可和尊敬,并有相应获得感,使得教书育人的师者本分回归。

  所谓“教学型教授”,各校规定虽不尽相同,但大致路径趋同,即对于教学型教师的职称评审,降低论文和科研门槛,提高教学门槛。在这之前,大学评教授关键看科研、项目和论文,对于教学基本上只有时数等方面要求,而对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等方面,大多没有提及。从这个角度看,教得好也能评上教授,是对重科研轻教学大学评价体系一种纠偏和优化。

  而这种纠偏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福音。现在,大学课堂质量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至于原因,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习懈怠,也在于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懈怠。在这样的背景下,评聘“教学型教授”,有望打破现实僵局。除本身的激励作用外,若每个学校都有几个优秀“教学型教授”,那也可能发挥鲶鱼效应,搅动整个大学教育生态,让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提升。

  不可否认,在现有体制下,热衷于高质量教学的大学教师也不在少数,可这种高质量教学,靠的是自觉,而不是制度。自觉可以让某几个教师对自己、学生和教育负责任,但很难让所有或者大部分教师都如此。

  唯有制度,才可能让教学在大学校园里绽放光彩,这也是大学重视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这制度,离不开激励,“教学型教授”的评聘就是典型案例。也离不开约束,光靠奖励,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机制,甚至是退出机制,也很难让大学教师教学价值最大化。

  当然,如果大学教师教学质量上来了,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这也是大学重视教学的一个体现。实现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的转变,这是对大学生评价体系的现实追求。在该过程中,教学是一个主要工具,只有调动起教与学的双重积极性,才是真正的重视教学,一流的高等教育才可能向我们招手。

  还要明确,教学型教授和科研型教授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从评职称的角度来看,难度也都不相上下。教学型教授的评聘,并不是要让教学来叫板甚至取代科研,而是要寻求教学和科研之间的一种平衡。让“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地”论调成为历史,让科研和教学都成为教师实现价值的广袤大地,这也是大学教育的真谛。

(责编:仝宗莉、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