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捡2斤烟头奖60元”是头疼医头

蒋萌

2019年06月18日16:2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捡2斤烟头奖60元”是头疼医头

背景:媒体报道,6月16日起,安徽滁州为期近4个月的“捡1公斤烟头兑换60元现金”不再延续。新办法是,每公斤烟头奖励毛巾一条或肥皂2块,价值约10元。当地城管局表示,“滁州市道路上烟头的数量逐日减少,初步达到了‘减少烟头’的效果”。

新京报发表马涤明的观点:政策调整的后续影响,还需观察。但奖励“缩水”,或许本也说明了此前砸钱奖励捡烟头做法的欠妥。这到底是带来了烟头的整体减量,还是先在“源头增量”再在“末梢减量”——也就是“烟头先落地后再捡起”以套取奖励,也不好说。更何况,公共成本负担是个问题,不论资金支出,还是兑奖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少。或许在制定奖励决策前,有关部门就该考虑:这样合不合理、科不科学。“烟头不落地”想法挺好,但这更应该通过有效管理制止、减少,最终杜绝烟头落地。很多城市的《文明促进条例》中都有对乱扔烟头罚款的规定——在限定场合扔一个烟头面临数额不等的罚款,如能认真执行,某些烟民应该能管得住自己。虽然监督扔烟头需要不少的人力,但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来自于案例警示震慑效应,而非管理的全覆盖。而要把管理“做大”,备选方式很多:如鼓励市民参与,如通过让违法违规者充当监督志愿者协助管理……与其让奖励捡烟头以“肥皂剧”收尾,不如更多地从源头治理。

小蒋随想: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烟与否终归是个人选择。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则是一条戒律。前些天,某青年偶像在公共场所吸烟被人拍到,曾引起不小舆论风波。随地扔烟头、污染环境,更缺乏公德。安徽滁州推出有奖捡烟头,“悬赏”多少暂且不论,但暴露出治理偏向末端、而非源头的尴尬。或者说,一些地方之所以“烟头成患”,多是因为公共场所禁烟不力。现实中,在大街上、公园里、饭店中,看到他人吸烟,很少有人上前劝阻,有管理处罚权者进行制止就更少。公共场所禁烟常要靠“自觉”,禁令红线未必“通电”,执行难免打折。捡烟头是必要的,但它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对公共场所的“空气污染者”“烟头制造者”没有惩戒性,烟蒂们难保不会“卷土重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是成熟的地方管理者的明智作为。控烟也好,治理其他社会问题也罢,管理者要有大视野。全面依法治国,法律规范必须落到实处。鼓励市民参与、接受社会监督、主动出击暗访、处罚负面典型……文明风尚需要靠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工作积极促成,约束规范会逐渐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