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三家知名医院的负责人由于号贩子问题被约谈。据了解,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开展扫黑除恶中央督导组督导意见立行立改行动,制定了立行立改工作方案。对整治号贩子乱象不力的市属三级医院,年终绩效考核予以降级。(见6月10日《新京报》)
号贩子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加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大顽疾。对此,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整治号贩子。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落实实名制挂号、实名就诊等制度,堵塞挂号流程漏洞。
应该说,实名制挂号就诊制度不失为应对号贩子的“利器”,但实际效果却不甚乐观。上月底,有媒体暗访发现,在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儿童医院等医院仍有不少号贩子肆意游走揽客。一个专家号竟然加价3000元,而一个住院床位则要加1万元。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医院管理不到位,实名制挂号就诊存在漏洞。
一方面,部分医生未按照实名制接诊。此前有网络视频显示,在南京市一家医院,号贩子带病人进专家诊室,将写有他人姓名的专家号挂号单交给医生后,医生并未提出异议并正常接诊。同时,更有个别医院被曝光“保安为号贩子找生意,医生与号贩子内外勾结”,导致在个别医院,预约实名制名存实亡。此外,实名制挂号也存在技术漏洞。一些号贩子利用软件抢占“线上”号源,等找到买家后将号源退掉,再迅速用买家身份信息重新抢回。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整治号贩子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很大一部分症结在于医院责任意识缺失。在一些人看来,号贩子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与医院本身关系并不大,甚至少数内部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号贩子实现权力寻租。加之考核机制不完善,是否整治号贩子对医院来说影响甚微。此次北京全面强化医院整治号贩子的主体责任,暗访发现问题后马上约谈医疗机构负责人,限期整改;对整治行业乱象不力的市属三级医院,年终绩效考核予以降级;对非市属单位,按照管理权限移交主管机关,并使其在评优评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受到限制,力度可谓不小。
整治号贩子,不缺方法缺决心。将整治工作与医院考核挂钩,如此“紧箍”势必倒逼医院加强实名制挂号就诊管理,对未严格执行实名制的医生和内外勾结倒号贩号的人员予以处罚,斩断号贩子利益链条。同时也要及时堵上技术漏洞,各医院不妨借鉴铁路12306“候补购票”功能,当号源约满时,引导实名患者在平台进行候补登记。一旦出现退号号源则直接发放给候补排队患者,不给号贩子“一手退号,一手抢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