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明星在楼道啃面包陪读,你焦虑吗?

蒋萌

2019年06月06日16:1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明星在楼道啃面包陪读,你焦虑吗?

背景:最近,演员沙溢发的一条微博,称“陪儿子去老师家上课,因为不想打扰孩子学习,就坐在了安全通道的楼梯间里,饿了就吃片自己带的面包……”同时,还配了一张自拍照片。该文意外成为各大培训机构的宣传素材,刷爆朋友圈。

新京报发表与归的观点:现在父母很舍得为子女付出——不止是金钱上的,还有精力上的。身为明星的沙溢,肯为了上培训班的儿子在楼梯间枯坐久等,满是“凄凉”的模样,就是挺有代表性的一幕。近些年,有两类新闻在育儿群体很火:一类是某某家长又给孩子报了多少培训班和兴趣班,孩子苦不堪言;另一类是,某某家长因为给孩子报了多少培训班花了多少工资,家长苦不堪言。那么问题来了:一家人何苦为难一家人?很多家长会焦虑:隔壁老王家孩子跆拳道绿带,楼上老李女儿钢琴十级,街对面老张家儿子拿了奥数比赛第一,我不报班,我们孩子有啥?你家孩子有童年。想想自己的一生吧,童年大概是这一生中,最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快乐时光了。当孩子长大或者老去,回忆这段岁月,不是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完的课,他一定会感谢你。今天还有一条新闻,浇灭了不少家长的好胜心:有位家长(妈妈)把孩子班上的校旗插上了珠峰。有网友调侃:这是逼我登月啊。如果将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不是职业宇航员而是孩子家长,我只能摸摸儿子的头对他说:孩子,你要有兴趣,也登上去,让爸爸骄傲。因为我坚信,38万公里的起跑线,不该是家长的焦虑,而是孩子自我梦想的动力。

小蒋随想:该新闻可能产生焦虑性解读——明星尚且如此操心费力培养孩子,普通人有啥理由在后代教育上松懈?这也是校外培训机构大量转发该微博的用意所在——赶紧报班,“多多益善”。可是,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理性认知,都告诉人们,“军备竞赛”会把所有参与者拖入无限攀比、无尽消耗的泥潭,难有所谓“赢家”。“学业军备竞赛”也是同样道理。表面上看,孩子学了“额外”的东西,似乎在学校考试和课外竞争中,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实际情况是,许多孩子都“吃小灶”,“小灶”就成了“大灶”,不仅“特色”光环褪去,而且可能“消化不良”。最典型的,奥数本该是由具有数学天赋或爱好的孩子学的,却成了当下许多中国学生的“必修课”。结果是,“平凡的大多数”不会因为学奥数“增光添彩”,反而会陷入孩子抓耳挠腮、家长辅导不了的双重苦不堪言……舍与得是辨证存在的。很多时候,学会舍弃,才能得到。在学习的问题上,何尝不是如此?一位朋友没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学校留的作业也不“监督”完成,而是以孩子听得懂的话讲述对与错、是与非,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需要帮忙时告诉父母。孩子没有变“野”,会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读了很多感兴趣的课外书,不时和小伙伴踢球,让父母给他报了游泳班,还学着做家务,已有一副小男子汉的样子。孩子没有“被逼”,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父母看似是在放手,却是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与独立性。这位朋友说得很实在,只希望孩子做正直、勇敢、有担当的人。当然,不同的孩子,脾气秉性不同,教育方式也有差异。但有一点恐怕没错,总是被逼迫、被负重、被陪同、被严管的孩子,未必能“长大”,不一定会成为父母期望的那样。让孩子好好学习,某些父母更该学习如何做父母。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