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说道:“海绵宝宝”,让城市更有弹性

季觉苏
2019年06月06日09: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扭转城市建设思路,因地制宜,通过既实惠又接地气的方法,实现不错的效果

  

  最近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少地方都在下大雨,有人担心会不会重现城市“看海”的状况。前不久,福建厦门就经历了超强降雨,可是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几个核心区域,铺着透水砖的人行道很快就干了,建设效果显现。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自然变化方面充满“弹性”。具体做法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可能很多人觉得海绵城市是一个整体工程,对于很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来说,重构雨水径流系统成本过高。其实,转变一下思路,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效果也会很好。

  比如,从一些小项目开始着手,由点及面、区域化推进,就像在城市各个角落构造了一个个“海绵宝宝”。这些“海绵宝宝”虽小,但聚少成多,也能发挥大作用。今年,浙江杭州计划在城市新增100个“海绵宝宝”,因地制宜设置了植草沟、下凹绿地等设施,创建自然汇水区、形成自然起伏的地形,让这些区域的降雨排入附近的公园湿地、景观湖等,给市政雨水系统的水量减负。

  对于已有的排水沟,巧用心思也可以构造一个“海绵宝宝”。厦门在对一段路的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排水沟,只是将原来不透水的青砖石瓦人行道改成了透水砖自行车道,把路边杂乱无章的灌木丛改造成雨水花园,就很好地解决了水的行泄通道问题。

  “海绵宝宝”还可以很接地气。湖南常德市在河流沿岸种植了芦苇、菖蒲、美人蕉等植物,保留几分野趣的同时,还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净化。

  其实,海绵城市建设并不一定都需要高额的成本和高大上的技术,有时候,扭转一下城市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多考虑一些细节,就可以通过既实惠又接地气的方法实现不错的效果。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6日 14 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