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小鸡”算生命教育,美味炸鸡呢?
背景:近期,杭州不少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小鸡、小鸭、小鸟等小动物。记者发现,这与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有关。“孵小鸡”也成为作业,被孩子们带回家。由此,孵蛋器、受精蛋等在网上热销,许多家长在朋友圈晒“快乐与烦恼”。
新京报发表杨玉龙的观点:孵小鸡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比如,小鸡破壳而出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珍贵;还如,雏鸡夭折时,学生从悲伤中,可以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再如,通过孵养小鸡的过程,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与生命的机会。但同时,有老师就表示,城市中养小鸡会遇到困境,如果只是把小鸡当作玩具,弄不好小鸡就会不幸夭折,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驰。笔者以为,生命教育别只热衷“孵小鸡”,因地制宜、因学制宜最为重要。生命教育看起来很复杂,实则不然,它就在身边,更无须刻意为之。比如,就有老师表示,真正的生命教育应有三方面内涵: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态度、提高孩子经营生命的能力、教会孩子开发生命的潜能。让学生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绝非是孵小鸡这一过程就能全部实现。如何培养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角度认知生命,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应该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出口,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生命教育上走偏路。
小蒋随想:不少父母在朋友圈吐槽——老师给孩子留的某些作业,往往把家长搞得团团转。孩子们学到多少东西不好说,倒是家长肯定得买材料、与孩子一起做(常常是家长为主)、还得负责“善后”。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家长越俎代庖,应该让孩子自己做。问题是,像“孵小鸡”这种事,城里孩子去哪里找会下蛋、会孵蛋的母鸡?可不是只能买孵蛋器、受精蛋吗?这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下一个问题是在哪买?孩子们会网购,有支付账号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只能由父母做好“前期工作”。即便如此,孵蛋器涉及通电、注水等操作,孵蛋、养鸡具有一定专业性,如果孩子操作不当,完不成老师的作业还不算,说好的“生命教育”可能变成“扼杀范例”,家长能“大撒把”吗?好不容易把鸡孵出来,下一步怎么处理?并非谁家都养宠物,小鸡则是“被”成为有关家庭的宠物。如今城里的小区不允许养畜禽,那该怎么对小鸡这条生命负责?进一步看,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告诉孩子“孵小鸡的鸡”与“肯德基的鸡”命运不同?如果这个问题解释不好,那可真是应了说书人讲的“烧鸡大窝脖”!倘若教育者都没想明白一些问题,贸然推行一些活动,怎么教育好孩子呢?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