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论:引导智库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引领、推动、支持新型智库建设,我国智库建设赶上了大发展的春天。同时,各地在支持智库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一个千帆竞发的智库建设良好生态正稳步形成。
奋进新时代,我国智库尤其是高端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从全方位建言“十三五”规划,到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再到把脉全球发展大势,我国智库对内致力咨政建言、聚焦改革发展,对外展示中国方案、传扬中国声音,取得了一系列智力成果,为服务决策和服务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智库建设在蓬勃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寻找对策,引导智库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智库发展要避免形式主义。有些智库很少给出真正有用的政策建议,很少提供国家决策迫切需要的智慧支持,这显然脱离了智库的定位与职责。智库不是一个“筐”,不是什么机构都可以往里装,智库建设要避免“有库缺智”的形式化倾向。
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创新。有些智库研究给政策做注释解读多,提出决策支持预案少,缺乏对重大问题战略研究的前瞻性,存在决策咨询“不解渴”“不到位”的情况。智库研究不仅要有“想政府之所想,解决策之所需”的善谋本领,还要不断强化“想政府之所未想,解决策之所未需”的远谋能力。
智库研究需要鼓励聚力合作。目前,部分智库的相关人才和研究力量各自为战,缺少跨学科、跨部门的大团队协同。面对具体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智库需要集中各方优势力量开展组团研究,倡导“所用而非所有”的人才使用理念。例如共建“一带一路”的主题研究,不仅需要经济学者、外交学者、政治学者、文化学者,也需要历史学者、生态环境学者等集思广益,才能生产出有价值的智慧产品。
智库研究需要扎根实践。有些智库人员偏好在书斋里开展研究,缺乏足够的实践和调研,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发挥决策参谋的影响力有限。智库应该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与施政部门建立“谋”“策”的互动关系,为“策”而“谋”,出“谋”为“策”。这就要求智库研究必须立足现实问题,大幅提高智库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的实用性。
智库运行离不开创新管理。在一些智库内部治理上,还存在运行机制不够灵活,成果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智库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对智库的人员、经费、项目运行采取灵活高效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专家团队积极性,赋予智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进行制度创新,鼓励智库向组织多样性、发展多元化成长,进而形成智库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时代呼唤智库大有作为,我们当始终秉持咨政报国的情怀,不断增强善谋远谋的本领,大力弘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智库管理处副调研员)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9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