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民生观:自强的身影多动人
有人对残疾人群体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只是受救助的对象;实际上,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自强有为、回馈社会的决心和力量
近日,一则身有残疾的外卖骑手飞身跳河救人的暖新闻刷屏。
据媒体报道,那天,安徽黄山一位老人不慎跌落河中,路过的聋哑外卖小哥周健见状飞奔至桥头,连衣服都没脱就纵身跃入河中,和赶来的民警、热心人一起把老人救上了岸。面对媒体采访,周健用手语比划说:游泳是我的特长,看见老人需要帮助就去救了。
朴素、干脆的表达,反映出这位95后聋哑小伙发自内心的善心本能与道义追求。他虽然身有残疾,但不光能自食其力,还能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这让人心生敬佩。
对于残疾人群体,有些人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是受救助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困难户。但实际上,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自强有为、自食其力、回馈社会的决心和力量。
很多残疾人不愿意一味“等靠要”,努力找工作、干事业,学技术、走新路。湖南娄底清桥村村民廖爱分,连走路都困难,但他考取助残车驾照,认真送货、积极推销,腰包鼓了之后,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牵头创办合作社,带着乡亲加工红薯片脱贫增收,谁听说了,都要竖大拇哥。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2018年,我国贫困残疾人减少100多万,58.8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门以上的劳动技能。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就业创业,离不开全社会的关爱和帮扶。我们的助残事业,一方面是兜底,为残疾人保住生活质量的底线;一方面是开辟上升通道,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这个过程中,得益于新技术之处很多。网络社会以其平等性、低门槛,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改善自身状况打开了新的空间。中国残联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的发展为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当前仅依托某知名电商平台创业的残疾人就超过30万。
从政策帮扶到技术支撑,从观念改变到环境改善,在多方合力下,相信残疾人的日子将越来越好,出路越来越多。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2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