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闻热评·择一事 终一生①
人民日报暖闻热评: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人的一生如何过得有意义?奋进还是怠惰,不同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很多领域,有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奋斗的意义,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取得非凡成就。今天起,本栏目开设“择一事 终一生”系列,聚焦那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从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
——编 者
【人物】情牵汉字的王宁
【故事】1936年出生的王宁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创建了“汉字构形学”与“书写汉字学”;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领衔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年过八十,她依然奋斗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
【点评】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组成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华文明的“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汉字承载着历史、代表了文明,是华夏儿女宝贵的文化财富,格外需要一份敬畏心。
对汉字的热爱与敬畏,是王宁教授毕生的追求。自从大学就读中文系,与汉字研究结缘,在六十载岁月里,她与汉语言文字学始终没有分开。教学生、做研究、搞普及、参与农村扫盲……与汉字教学研究普及有关的工作中,总能看到王宁的身影。正是因为热爱,每当有人提及对汉字的疑惑时,她解疑释惑就如同“沉浸在激情当中”;也是因为敬畏,她从当年识字班的老人们等待邮递员送《人民日报》来的场景中,看到了人们对文字的渴望。
的确,有了一份敬畏心,才能把挚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每当王宁教授遇到他人对汉字的误解或错用时,她都耐心讲解汉字的历史流变和审美特点,希望人们“重新拾回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正因如此,在去国家图书馆主讲《汉字与中华文化》前,她经历了很多个不眠之夜,用两个多月时间录制了10讲内容。这份“文化大餐”,让更多人在深入浅出中体悟到了汉字之美。
这份敬畏心还在于,王宁始终秉持跟上时代的理念。正如她说,“我对汉字感情很深,特别关注汉字的命运。”为此,她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让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接轨,让现代人都能领悟中国语言文字中真正的意蕴。只有让更多人全面、准确地了解汉字,才能真心热爱并敬畏文字,传统文化也才更容易走向现代、葆有生机。
有人说,拥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向人们呈现出它的无限可能。对于汉字,王宁教授始终敬畏并热忱地从事了一辈子研究,本身就令人崇敬。对于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保持一颗敬畏心,也一定能翻越一座座高山,看到最美的风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2日 0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