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70年

史晋川  叶建亮
2019年04月08日05: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学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研究成果,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迎来新的繁荣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和范畴,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逻辑框架,提升我国经济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这两大主题展开,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方面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增强。

  70年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学界接受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苏联范式”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导范式。在实践中,经济学界逐渐认识到“苏联范式”存在的局限,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不同所有制及经济成分的关系、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按劳分配问题等,并深入思考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分配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这些探讨和思考既推动了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储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同时也推动我国经济学发展和学科建设进入繁荣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突破“苏联范式”的束缚,积极开展价值规律问题大讨论,全面反思计划经济体制,研究和总结东欧各国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我国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对我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学界就价格改革、国家宏观调控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双轨制”等重要改革建议。与此同时,全国大专院校经济学专业陆续恢复和创设,一批以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科发展起来。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推动下,我国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不再局限于探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部改革和完善,而是开始思考经济体制转型、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与宏观调控方式创新、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与微观经济基础重塑、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价格体制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把目光投向发达市场经济体,研究借鉴它们的经济理论、宏观调控方式、研究方法等。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是以解决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经济学研究也逐渐从注重理论演绎的定性研究扩展到以关注现实问题为主的实证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解释力与指导作用得到增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和学科建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济学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为广泛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时期,经济学界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主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构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财政制度改革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涌现出大量优秀研究成果。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经济学界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问题、开放发展中的国际产业分工和企业竞争力问题、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与招商引资问题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长期高速增长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暴露。经济学界开始深入反思粗放发展模式的弊病,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使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对生态环境建设、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城乡统筹、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精准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具体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和经济学理论创新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坚实基础。经济学界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取得诸多成果。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始终致力于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学发展与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术质量不够高,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比较薄弱,原创性不足,缺乏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等。提高我国经济学发展质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学的学术原创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到经济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

  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是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主线,努力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大趋势,深入研究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如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如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致力于把理论研究同政策探讨结合起来,提出具有深刻洞见的原创性理论观点。

  原创性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学成长成熟的主要因素。推动我国经济学创新发展,必须提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够促进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原创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要充分挖掘和汲取我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精髓,推动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我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要重视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改变当前我国经济学研究偏重应用研究和政策探讨、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的状况,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双轮驱动。要善于提炼具有标识性的概念和范畴,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逻辑框架,提升我国经济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8日 09 版)

(责编:袁勃、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