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来论: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2019年02月14日04: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北京西城  于保月

  会议及文件数量减少1/3以上,基层报表材料一律压减50%以上,对各级各部门精文减会情况定期公开通报结果……日前,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会风清新,透射出用刚性约束破除形式主义、一门心思抓落实的决心,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

  近年来,通过“四风”整治,文山会海现象大为改观,也总结出不少改进的经验,形成了许多约束的制度。然而,文山会海在一些地方并未得到根治,究其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落实上面要求不开会不行、不发文不灵”;只有讲得多,写得多,才显得工作受重视、有力度。归根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作祟。

  “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令人警醒。实际上,除了文山会海,还有痕迹管理、迎检考核、走秀式调研等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医治这些痼疾,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硬功夫,固化为刚性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让党员干部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干事创业上,留在百姓口碑中。

  

  领导家访莫陷形式主义

  江西丰城  徐新林

  “镇党委书记到我家谈心,坐在一块沟通,吐了真情,解了心结,鼓了干劲。”近日,江西一位镇干部这样说。自建立领导干部家访制度以来,江西在改进干部作风、树立廉洁家风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得到干部群众好评。

  放眼全国,许多地方开展领导干部家访的形式虽不相同,但目的都在于监督提醒、关心关爱干部。到干部家里“拉家常”,领导能够了解干部思想生活状况,也能听到干部平时当众不好说、不便说、不愿说的话,达成事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然而,一些倾向也须避免:有的家访避着“刺头”走,害怕遭到质疑、听到不同意见;有的简单认个门、打个转,甚至把家访当慰问;有的对干部反映的问题、提的建议,只是记录,事后却无下文……家访若陷入形式主义,必遭干部群众诟病。

  家访需从心出发,见得了有个性的人、听得进刺耳的话,有容人容事的胸襟,才能以真情换真心,凝心聚力促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4日 05 版)

(责编:袁勃、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