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金台论道:博物馆“萌”新

史  诺
2019年02月09日06: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就在这几年间,人们发现,博物馆变了。过去有些高高在上的博物馆开始变得亲切,一些冷清的博物馆也变得热闹起来。从2009年参观人次突破1000万后,201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次首次突破1700万,不断刷新年度参观人数的纪录,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参观人次突破300万;网上展馆点击浏览量突破3.677亿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全国各个博物馆开始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扩大开放面积、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开展博物馆教育,推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新”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关键词。

  自2008年开始,全国博物馆施行免费开放。但免费开放仅仅是第一步,博物馆提升展览水平,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以策展为例,简单地将文物和标识一放,已经激发不了人们深入了解的兴趣,满足不了人们对文物探究的欲望。更多的博物馆着眼于突出鲜明主题、革新展陈思路、培养专业的策展人员、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策展机制,将策展作为核心竞争力。比如近期的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以“信仰的光芒”为主题,把英烈文艺作品和当代文艺家、青年学生解读英烈精神而创作的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巡展,让不同时空的文艺作品同台生辉。

  文创产品的开发,让人们在生活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近年来,各地博物馆不断开发文创产品,并完善体制机制,调动博物馆文创和相关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北京市出台的《关于推动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允许文化文物单位以文创开发净收入的70%及以上奖励开发人员,给博物馆文创提供政策保障。下一步,博物馆相关人员还需要在宣传营销、品牌建立等各个环节精益求精,推动博物馆文创精品化。

  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发展,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可能。博物馆探索与各个媒介结合,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央视的《国家宝藏》,用“文博+文化+文艺”的表现手法,让沉睡已久的文物与鲜活的人物故事结合,选择具有国家民族共同记忆的载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展现文物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光芒,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这些都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深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

  近日,《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这也意味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将开启新的征程,其发展改革将继续深化。新的一年,针对博物馆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各地还将有进一步的改革和实践。人们期待,通过博物馆不断的创新,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9日 05 版)

(责编:冯粒、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