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个别老师的“霸权”是怎么形成的?

蒋萌

2019年01月31日16:3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个别老师的“霸权”是怎么形成的?

背景:近日,广西百色市实验小学一老师因学生家长在殡仪馆工作,要求将其孩子调离所在班级,引发热议。网友@我脑子进水了在微博细数了这位老师从教过程中的多重违规,如歧视、体罚学生,公开在家长群辱骂威胁家长,私下向家长兜售红糖并与是否处罚学生挂钩等。当地教育局通报称,家长所反映问题基本属实,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核查。该老师已被暂停班主任职务。

新京报发表鹏飞的观点:都说“尊师重教”,现实中,来自社会的尊重有时候成了个别老师恃宠而骄的底气,到头来,违背师德乃至法规的行为,并不值得敬重。与网络上对涉事老师一边倒的谴责相对照的,是涉事班级其他家长的态度。哪怕是在舆论已然给学校造成压力的情况下,在疑似涉事班级的家长群里,仍有相当部分家长表达“一个人影响了54个人,54个家庭,伤心”之类的观点,甚至提出了联名要求涉事老师继续执教该班的诉求。这些家长果真心大到能把孩子放心交到这样的老师手里,还是被煽动导致三观错乱,抑或迫于无奈说些场面话,外人不得而知。就算家长们对涉事老师的业务能力再认可,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其德行有亏、涉嫌违规的行为,也当该处理则处理。个案背后,留下的家校关系之问不应被抛在一边。揆诸现实,无论是个别老师对学生因家境差别化对待、看人下菜碟,还是有的老师对家长动辄胁迫、索求,都一再反映了这方面的失衡。而扭转的最好办法,还是将教师、家长的行为都纳入规范的框架下,让二者各行其道、避免陷入“扭曲的螺旋”。

小蒋随想:尊师重教是对的,但尊重是相互的。尊重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顶礼膜拜”,另一方也不能对前者“居高临下”。尊重应是彼此地位平等、相互有礼有节。然而在现实中,孩子、家长、老师、学校的关系却很微妙,难免引发乱象。比如,通常“实验”小学都是地方的重点校,重点校的学位都是“稀缺品”,家长想把孩子送入这样的学校,得买学区房,甚至得凭“关系”,“门槛”让双方的心理有了“高下”之分。在一些班级,老师不光对学生谆谆教导,还对学生家长吆五喝六,家长们出于主动或被动,阿谀奉承老师,家长群沦为捧老师的“马屁群”。某些老师还喜欢“开发”家长们的“资源”,甚至有了“权力寻租”的味道。类似情况,不少媒体都曾爆料。在眼皮子底下发生这些事,某些学校的管理者却“后知后觉”,是否护短与漠视,旁观者心中有自己的掂量。发生在广西百色这所实验小学的事,本质上就是涉事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关系严重不对等,老师变得傲娇,甚至有了“霸权”,该班的许多家长也变得逆来顺受。说实话,处理一个实在不像话的老师不难。然而,扭转一些变了味的师生关系,确保家长与老师及学校地位平等,则不简单。起码,均衡教育资源,别让学校的软硬件呈现马太效应,就有很多工作要做。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该由谁培养老师们的师德?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