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便民服务使政法工作更有质感

林鸿

2019年01月16日08:18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便民服务使政法工作更有质感

  便民服务看似润物细无声,却让政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质感,让人们感受司法工作不仅有威严的公堂、更有暖心的服务。

  据《广州日报》1月14日报道,2018年以来,广州中院进一步简化网上立案程序,推行网上立案容缺受理机制。网上立案申请人只需提交起诉状(申请书)、当事人主体材料、诉请主要依据、管辖依据即可完成网上立案程序,其余材料在规定期限内补充完整即可,极大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打官司本来就不是什么舒心事,加之当事人未必都是法律专家,难免会有一些疏失,如果因为小小的纰漏来回奔波不止,从小的方面说,让当事人吃苦受累,司法机关对接工作也要反反复复;从大的角度看,百姓在司法领域的获得感大大降低。立案容缺受理机制依托互联网技术,在法治的框架内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立案程序的优化,让司法为民的满满诚意触手可及。

  当然,立案容缺受理机制只是司法为民诸多举措的一种。梳理近一年的新闻不难发现,政法领域亮点不断。比如,法院检察院加快诉讼服务中心和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公关机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尽可能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司法部牵头成立证明事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各类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等。

  这些看似零散的变化,实质上是政法机关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的成果,其中蕴含着政法工作为民的必然逻辑,也呼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如果说以前对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不少人采取了“忍一忍、过得去就算了”的模糊态度,那么在当前,人们更倾向“必须给个说法”的法治选择,不仅要求把事情给“办了”,更要求“好好地办”和“办得好”。

  社会公众对政法工作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便民需求是压力,也是动力。从上述新闻不难看到,政法机关积极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通过立足自身特点的改革创新,努力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这种政法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人们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更方便、更顺畅,从长远来看,这种为民着想、替民分忧的行为通过长期与民互动,能够有效地积累起更多的社会信任,而这种信任对于顺利开展政法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

  从具体新闻说开,让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正能量的,未必都是法治建设的宏大叙事,有时恰恰是那种渗透到生活中一个微笑、一个理解、一个希望……便民服务正是如此,看似润物细无声,却让政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质感,让人们感受司法工作不仅有威严的公堂、更有暖心的服务,从而推动着法治建设不断坚定前行。

(责编:苗楠钰(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