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描绘时代的“大江大河”

王  瑨
2019年01月02日04: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望见大江大河的宏观之势,捕捉朵朵浪花的微小之姿,方能有新灵感、新思路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需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挖掘精神的内蕴

  

  初出茅庐、“认死理儿”的技术工人宋运辉,坚定“让村民吃饱饭”的念头、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雷家生产大队带头人雷东宝,四处闯荡、准备打拼一番事业的个体创业者杨巡……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改革开放中不同人物探索突围、改变命运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

  在播出过半的剧情中,没有顺风顺水的“主角光环”,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物设定,有的只是一份“不可能,我不信”的执拗,一种“选择站在正确一边”的胆识,一个“不想辜负这个时代”的宣言,观众却能沉浸其中,时而为“白月光”般存在的宋运萍之死叹惋,时而被小雷家大队里个性迥异的“光棍儿”青年们逗笑,时而又会发出“想起自己青春岁月”的感叹。“90后追了这部剧,表示真的想‘穿越’去那个年代看看”“这剧节奏快,比美剧好看”……在网络播出平台上,类似这样的弹幕留言,反映出这部电视剧受欢迎的程度。

  “之前在家看导演粗剪完的片子,我20岁的儿子便产生了质疑,‘你拍的戏有人看吗?反正我和我同学是不会看的’。但是当他在客厅多转几圈、无意瞥了几眼之后,竟慢慢地和我一起将剧看完了。”在采访制片人侯鸿亮时,他讲述的这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讲述“旧”故事的主旋律年代剧,何以能打破年龄壁垒、吸引“新”受众群体?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事实上,年代剧的怀旧不等于“陈旧”,持久打动人心的,是从未过时的精神特质。宋运辉身上那面对不公的执拗、求知若渴的上进、追逐梦想的不懈,与当下年轻人的奋斗气质一脉相承;大寻与宋运辉的兄弟情,雷东宝与宋运萍不求物质、平淡绵长的爱情,体现从古至今人们共通的情感追求;改革先行者们那“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给予当下的人们启迪与示范……打通历史与时代的隔膜,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需要的是能引发共情的人物形象与命运起伏,更需要的是尊重历史的真实、挖掘精神的内蕴。

  精神上的共鸣必不可少,但要叫好又叫座,还需善于“以小见大”。《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在大学政治课上坚持给同学念《人民日报》,正因为《人民日报》关于高考的社论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这让观众“读”懂人物的内心。同样,《红海行动》中,石头为救人质中弹,临终前佟莉剥糖给他吃,安慰说“吃糖不疼”,是铁血柔情的浪漫;《十八洞村》中,麻妹一句“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的台词重复三遍,是贫困中坚守的爱的誓言……从细节出发,沉淀出“相信”的力量,让观众相信人物行为的动机、思想的转变、精神的支撑,避免人物脸谱化和对题材概念化、模式化的图解,让人物形象有强大生命力,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具有强烈感召力。

  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画卷的创作人,望见大江大河的宏观之势,捕捉朵朵浪花的微小之姿,方能在澎湃激越中碰撞出主旋律影视创作的新灵感、新思路,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鼓舞人们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2日 05 版)

(责编:袁勃、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