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呼案聂案,迟到的转机

冯慧文

2014年12月15日09: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微观中国:迟到的转机

  2014年12月12日,两则消息很巧合地在同一天发布:一是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将于12月15日公布再审结果;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将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河北“聂树斌案”进行复查,并明确律师有权查阅、摘抄、复制相关的案卷材料。

  虽然说目前还只是复查而非重审,但对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9年来,我每个月至少去一趟河北省高院,要求重审聂树斌案、要求河北高院允许律师阅卷。现在,事情总算向前推进了一步。”张焕枝说,复查让她感到了司法进步。

  但是,聂母的喜悦里,更多的恐怕是酸楚。网友@美人在侧会不会花满堂叹息道,生命都没有了,这样迟来的正义还有意义吗?网友@妖妖喜欢灰灰也说,就算翻案也已太迟,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这就是正义?

  英国有法彦说:“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但是,@新京报评论认为,我们应该“给正义多一点时间”——无论复查后能否启动再审,再审能否翻案,都无法令一条逝去的生命起死回生,但并不能因此便简单地否认“聂案复查”的积极意义:回报因此案备受煎熬的聂家人追问真相的努力;澄清近十年来舆论对聂案“一案两凶”的质疑;最重要的是提振中国司法的公信力,重树中国司法的权威性。

  此话固然有理,但是,让一个个体、一个家庭以自身之悲剧、以十余载光阴,苦等一个正义的结果,承载中国法治进步之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并不公平。

  有明显疑点的案件,为何调查久拖无果?聂树斌案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新华网的三条追问,直指案件中三大关键点:调查组成立9年,为何难出结果?王书金为何供述“假罪行”?聂树斌案到底有没有瑕疵?

  而就在这篇报道中,一个细节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位旁听过王书金案庭审的律师告诉记者,因为案件发生在1994年,当时的案件办理、审理工作质量跟现在比差距太大,拿现在的办案标准看待20年前的卷宗材料,可能就会找出瑕疵,所以有关部门此前不愿出示聂树斌案全部材料,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这似乎就是说,河北高院可能因为知道当时办案或许存在瑕疵,害怕承认错误而拖延这么久。若真是如此,可见,靠法院的自我否定来真正启动调查程序,恐怕确实不容易。

  还有一些媒体评论注意到,“呼格吉勒图案”和“聂树斌案”先后出现转机,当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两起案件中都有太多的偶然因素,而我们当前对冤假错案进行纠偏的机制仍不健全。

  法律工作者陈维平也在@观察者网上发表评论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项机制,一套不需要依赖于司法机关鼓起勇气承认错误的机制,那就是申诉案件指定由异地的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即做出终局裁判的法院及其以下各级法院系统回避制度。

  媒体上关于“聂树斌案”的报道和讨论又渐渐多了起来,网友@湘潭大学三翼新闻的话,也许可以表达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愿:生命已逝,寻求公正的意义,已成为对法治的修补。只愿法治中国,法律今后能成为每个公民的守护神。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