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一如既往地将“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鲜明地告诉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不等于就不要增长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中国经济的基点,是人民幸福与各项改革的基本条件。
如果经济增速低于一定的调控区间,就业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也难避免。更重要的,正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样要以增长作为引擎与依托。
正因此,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将“稳增长”摆在前边。我们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但要以“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前提;我们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排名论英雄,但物质的积累仍是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的基础。全面理解中央精神,就要认识到发展、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11月下旬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为市场注入适当流动性,极大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难。而这次会议更进一步提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既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正名,又指向来年信贷政策的适度宽松。
理论和政策实践都告诉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并非“稳增长”的对立面,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更高形态,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十分巨大。我们的改革、简政放权,目的就在于激发这些增长点,唤醒全民创业的热情,创造出更好的创新与竞争环境。这些,与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并不矛盾,恰恰统一于“稳增长”的首要目标中。
“稳增长”,是对人民的承诺,需要我们共同守正笃实、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