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休学创业”还应因校制宜

敬一山

2014年12月12日08:5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休学创业”还应因校制宜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通知提到,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教育部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12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新闻一传出,社会上就出现了不小的争议,支持的人固然不少,但也有人觉得,创业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大张旗鼓地支持创业,对于化解就业压力未必有多大用处。

其实,如果在纯就业的层面争议,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似乎都有些步入“误区”。允许“休学创业”的最大意义,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尊重更多元的教育选择。过去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僵化的学年制教育,学生不是因为犯错被开除或者特殊原因退学,都得老老实实读完四年,否则就很难拿到学位。

在这种僵化的体制下,让那些充满个性或者说有创业冲动的学生,常常“难以两全”,确实无形中可能扼杀一些人的才华。在这个角度说,允许“休学创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让有创业才华的学生,少了后顾之忧,有了更自由的选择。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允许“休学创业”的立足点,也应是为学生的选择自由提供更好的环境,而不是功利化地推动创业。正如一些人所担心的,创业在任何社会都是属于少数人的“冒险游戏”,不是指导和培养就能成功的。新闻里所举的例子,诸如乔布斯、郭敬明等,成功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但都无法通过刻意培养的方式复制。更何况,如果所有的大学都纯粹以创业、就业为导向,本身也局限甚至矮化了大学存在的价值。

所以,不同的学校在“休学创业”上,用力程度还需因校制宜。比如职业高校,本身就以就业为特色,在引导创业上多提供一些服务指导,是值得鼓励的;但像一些研究类的,或者应更强调人文精神类的高校,或许不应在这样的事上用力过猛。这些年来,大学校园过于商业化的氛围已经饱受批评,虽然创业和“拜金主义”并不是同一回事,但在校园中过于凸显创业气味,或多或少会影响校园所应有的纯粹。

分享到:
(责编:袁云儿(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