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千人送官”是谁的尴尬?

镝镝

2014年12月10日08: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千人送官”是谁的尴尬?

  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松原市委原书记蓝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据报道,当年蓝军离开松原市时,曾出现“千人送书记”场面,一群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的干部“群众”,手拉着各种横幅,上写“蓝军,松原人民的好儿子”、“蓝书记,我们不愿您走”等,颇为引人关注。

  蓝军现在是省人大常委会的官员,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但媒体对他离开松原时“千人送官”的盛况耿耿于怀,对一群身着统一服装、以规范动作前来送别蓝书记的干部“群众”的身份,表示意味深长的怀疑,可见所谓“千人送官”,仍是一个不清爽的故事。虽然尚不知蓝军涉嫌严重违纪发生在哪个职务任上,但人们更愿意相信,他在担任松原市委书记时已是一个贪官,若果真如此,则更能凸显“千人送书记”之悖谬与可笑。

  “千人送官”、“万民送官”之事,在中国史不绝书。古代官员离任时,常有老百姓“自发”聚集为其送行有时还要向官员送“万民伞”、“清官旗”、“功德碑”,以表达对父母官的感恩之情、惜别之意。这类戏法玩多了,难免露出破绽。如清朝江苏巡抚张伯行,被康熙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离任扬州时万民相送,场面隆重至极。但康熙也很清醒地说,“夫官之清廉,只可论其大者……张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书甚多,刻一部书非千金不得,此皆从何处来者?”个中之奥妙,离任的官员是懂的,前来送行的“群众”是懂的,其他相关人等对此也不糊涂。

  今天的“千人送官”、“万民送官”,仍不乏精彩的桥段。除蓝军当年离任时的故事外,另如几年前江苏泗洪县纪委书记离任,该县一名干部发表博客,记载群众“自发”为书记送行的感人情景,并附有群众送伞、撑旗、赠匾的照片。很快,网友发现了其中的疑点,所有的锦旗都按同一模式定制,“批发”的痕迹太过明显。

  又如河北张北县县委书记离任,当地上演万人送行盛况,宣传部门主动发布“经核实”声明,称送行系群众自发,但媒体调查证实,参与表演的秧歌队、锣鼓队事先接到街道办通知,被要求前去为书记表演送行……

  多少年来,中国百姓的“清官情结”一以贯之,而今,人们对“清官”的认识,已经从“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圣贤标准,变成“只要能给百姓办实事”的常态水平。官员离任之时,其为清官也好,贪官也罢,普通群众除了能感受些许表象,是难有更多知情权和决定权的。

  正如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若百姓无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任何形式的“自发送别”、“万民送官”,都不免陷于轻信与盲从。

分享到:
(责编:袁云儿(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