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2月7日曝光精神科名医的治疗乱象引发关注:北京永安中医院“崔海岩教授”杜撰自己是精神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移花接木伪造接受央视采访,看病时不等患者描述病情直接下结论,收取的医药费单次就高达3000元。 (12月7日 央视新闻)
医护人员工作的对象和性质,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不容胡来。医护人员行医资质造假,轻者损失百姓钱财,重者伤人性命。看看新闻中的“崔海岩教授”,央视采访视频、专家学历、治疗仪器、行医资质均系伪造,可谓造假“专家”。崔海岩伪造央视采访视频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无非是想借此制造名气, 因为现在老百姓普遍都有看病奔名医的心理。为了提高名气、增加看病人数, 连“专家”学历、行医资质、治疗仪器都敢造假, 治疗的又是与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精神科,还没等病人叙述完病情就用未通过质量监督的所谓“洋“医疗器械得出结论,看着直叫人胆战心惊,这不仅仅是在谋财,简直可以说是在害命了。这种毫无医德医风的行为,必须严惩。
2014年以来,已有多地曝出伪造行医资质、经历诊病而发生医疗事故的事件,这主要涉及到医院医师的管理问题。医师的管理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门明令要加强执业监管,严格医师准入,为什么伪造行医资质现象仍然频繁发生?究其根源,是由于医院在医护人员行医资格管理上的缺位,造成医护人员行医资质的信息不透明,群众的知情权被拒之门外。进一步深究,则折射出相关责任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生资格准入的监督检查不到位,由于乏缺有效监督,监督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给了了暗箱操作施展的空间,给了“有心人”造假的机会。
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人身、财产利益,因此,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医师执业行为的管理,加大对医师执业行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违法行医现象,对医师的医疗、服务、医德、医风等实施有效监管,促进医师执业行为的规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