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政道路内停车泊位的年利润仅为410元,平均一天也就一元多一点,这是广州两家垄断管理着全市6400多个停车泊位的公司拿出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不能说不好,利润少通常说明让利多,公共服务的提供商都不能是利润赤裸裸的追求者,如果每一家泊位管理公司都肥得流油,那说明公共政策出轨了。
问题是,到底是赚钱太不容易,还是花钱太容易。广州收费公司的惨淡与民间对停车行业暴利的猜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停车位是稀缺资源,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停车位,几乎看不到有空着的时候,按最少的每小时4元计,这一天的收入可就不好说了,这几乎等同于躺在那里收钱啊。为什么在广州,它能收成惨淡经营的局面呢?
这里面必须理清的问题是:钱到底收了多少,又花了多少。停车场行业协会称“每个停车泊位每月收入1200元”,意味着一个车位每天收入近40元。而广州市现在一类地区的收费标准为白天15分钟4元,夜间15分钟1元,似乎怎么算也不只40块这么点钱。还有,钱到底花了多少?广州市物价局核算的路内停车位成本最高的也不过一年5640元,已经包括了上缴财政的费用及人工费等经营成本,可停车业协会自己核算的最低的成本也要一年9600元,这4000元的差距是怎么来的?
这是一张经不起推敲的账单,不需要专业的眼光,复杂的审计手续,哪怕普通人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可是停车场行业协会还是把它端到了公众面前,垄断企业就这么任性,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姿有多丑。
一个路内咪表停车位的年平均支出居然有13990元这么多,赶上一些人一年的用车成本了,可是停车位是需要你修呢还是需要你补,都把马路修得整整齐齐了,你只是管理一下,却管出了一个大窟窿。每10个泊位需要用工2到2.5人,一个人就守5个不到泊位,那街面上该布满收钱的人了,中国人口再多,人力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在一元利润的掩饰下,养活了多少人,又养肥了多少人?在这条利益链上,爬满了贪婪的寄生虫。一项由调节城市交通开始的制度最终沦为了收费式的管理,这几乎就是前段时间网上“停车费至少一半没入财政”质疑的现实翻版。
这样的机构存在是不是太霸道了点;这样的制度到底是为了解决一部分人的致富问题,还是为了解决城市中心的拥堵问题?收停车费的初衷难道不是为了治堵吗?对停车费的制度设计原来是这样的:用停车费的杠杆,将一部分人群分流到公交车上,然后用停车费来补贴公共交通。
可现在,你辛辛苦苦一年,只收到点薄利,够还本吗?够付息吗?我们大家缴了那么多钱,似乎又都扔进水里了,大家都憋着一口恶气,何苦呢何必呢?我们就不要坑蒙拐骗这些企业了,索性都放开吧,我想不仅有很多企业,还有很多下岗职工乐意接下这个活,愿意给财政多缴一点,给车主少收一点,只是,你们愿意吗?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