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评北京等大城市“瘦身”:限行,限人与限城

曲哲涵

2014年12月05日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限行,限人与限城(民生·民声)

  ●如果用提高生活成本而非调整城市功能定位的方式来为大城市“瘦身”,就是不顾百姓的感受,将城市治理的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

  连日来,有关北京市将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消息,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尽管消息来源、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回应称“政府不会没有研究论证就做出相关决定”,但并没有令话题降温。

  北京市为了治霾、治堵,而积极研究办法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清新干净的空气、便捷通畅的交通,是这个城市所有居民的福祉。APEC会议期间,人们对久违的蓝天抒发了那么真挚的热爱与不舍,民声切切、民意灼灼,坚定了管理者根治这一世纪难题的决心。谁都知道,采取单双号限行这一“下策”,多久见效说不准,引发广大有车族的不满却是一定的。我们相信,动议限号政策的初衷,不是为了政绩、口碑,是实打实为百姓着想,还城市一片蓝天,还人心一份舒展

  对单双号限行许多人之所以不买账,根子上是各相关政策不配套。如果实施这一政策,百姓出行就会很“拧巴”——眼下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在独占两个车道的情况下,依然人满为患;地铁比公交车还挤,好多车站不得不设卡分拨放人。这种情况下,别说涨1块钱了,涨3块、5块,大多数人对其都是“刚需”,哪怕挤掉扣子挤掉帽子挤掉尊严,也得坐。如此拥挤不堪并且短时间内很难扩容的公共交通,还有能力承载用单双号政策“限”下来的人吗?总之,北京每天高峰时多少人出行?现有公共交通的最大运力是多少?管理者得心里有数。否则,地铁涨价在先、私家车限号在后,上班族高峰时出行,除非有“飞天扫帚”,否则只能加入挤车大军。这政策,是不是节奏快了点,人情味淡了些?

  有人说,提高公共服务成本,是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必要手段。北京现在已经是缺水城市,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码。长远考虑,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限行政策,就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瘦身之痛”。这道理没错。可是应该看到,北京之大,大在她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上:中央党政机关、企业团体总部、文化事业单位、大学科研院所、旅游名胜古迹……机构在这儿,领导、员工及其家属就不得不在这儿,相关的商业、餐饮、医疗、银行等等服务业就会来此配套,保洁、保安乃至废物回收等大量吸引外地人的行业就会有声有色。人,就是这样一层层聚起来、留下来的。不同于珠三角的一些城市,把工厂外迁,人就呼啦啦走掉一大批。外地人“赖”在北京,一则是这些人确实走不掉,二来是北京城确实离不开这些人。所以,如果用提高生活成本而非调整城市功能定位的方式来为大城市“瘦身”,就是不顾百姓的感受,将城市治理的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

  任何改革都要科学统筹、稳步推进,并且最大限度地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尽管有时长远目标和眼前效果会有一定的冲突,但一定要想办法,将对百姓的冲击降到最低。诚如是,不管是限行、限人还是限城,人们都会还以真诚的理解与支持。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5日 17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