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姜  赟

2014年12月02日03: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人民论坛)

  “一次不实报道就能让农民桔子卖不动”“一篇虚假新闻足以阻挡上市步伐”“一波走偏的舆论竟能导致社会不敢扶老人”……行走在基层,总能听到不少人对新闻不良现象的吐槽。他们的微观感受,在媒体那里折射的正是道德滑坡的笔端、责任缺失的镜头和没有灵魂的点击率。可以说,正是这种“新闻雾霾”,把社会生活空间污染了。而这个污染的源头,则是从一些媒体人的心灵蒙尘开始的。

  如何净化心灵?如何强化职业伦理?如何让道德约束刚性起来?新闻界在集体思考这些时代课题,各地陆续试点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以加速道德重建,匡正道德失范。为此,浙江设立新闻道德“负面清单”,强化外部监督和行业自律,推动媒体和新闻人尽职尽责。湖北聘请社会监督员,督促减少涉“星”“腥”“性”的报道,使具有问题意识、带有建设心态的新闻明显增多。山东则召开典型案例评议会,教育警示新闻采编人员……两年来,新闻道德委员会已试点扩大至16个省市和机构,在积极探索实践与创新机制中,剑指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新闻界“四大公害”,有力发挥着我国传媒“心灵净化器”作用。

  尽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令新闻面临越来越短的更新周期,成为“速朽”的精神消费品,导致新闻工作对“关注”的诉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如果媒体向低俗低头以吸引眼球,提高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点击量,甚至以新闻敲诈的方式拉广告、搞创收,如此牺牲品格和公信力无异于慢性自杀。实质上,新闻职业操守既是道德的命题,也是市场竞争的命题。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在这个意义上,加强新闻道德建设,铸就的正是媒体公信力。

  新媒体的冲击、转型的挑战、市场的压力……一些媒体人总为道德失范寻找各种理由,总会将操守矮化归因于环境的变化。然而,外在环境的变化很难为心灵的失守遮羞。当我们不再为心中的理想与价值而守候,就必然会滑入歪风邪气的泥淖之中。如果没有基本的心灵信守和职业操守,我们就很难成就事业,也不可能担当起重任。惟有筑牢心灵的堤坝,我们才能还传媒以清朗的空间。在这一构筑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的修养,也需要外力的导引。新闻道德委员会正是这样一种“外力”,通过发挥道德的刚性约束力,倒逼新闻人强化自律意识,注重职业操守,涵养美的心灵。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记者?早在70多年前,范长江就曾指出,需要说真话、有气节、有认识的记者。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如何锻造记者担道义的“铁肩”?怎样营造充盈社会责任的舆论环境?新闻道德委员会所承载的,不仅有社会公众的目光,更有媒体人的期望。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2日 04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赵艳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