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人心的高考考试大纲将会取消,本科批次将会淡化,将来高考志愿填报有望按专业大类来填报。(11月30日《北京晨报》)
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的解释,批次淡化,按专业大类录取后,学生可以填多个志愿,一档多投。投到学校,学校再反馈,如投到北大、清华没被录取,考生多次选择,双向录取,学校和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这样的录取方式,除了增加考生的录取几率外,还有诸多益处。其一,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报考志愿。既然是按专业大类录取,那么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在专业上应该是接近的,这样,无论被哪所学校录取,无论是否调剂,都能基本满足考生的专业需求,不存在有人因专业不对口而痛苦念大学,后悔一辈子。这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还是对国家培养、选拔人才,都是有益而无害的。毕竟,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动力源。
其二,有利于非重点高校的异军突起,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更为公平。按专业大类录取后,一所高校,哪怕你曾经是三本,但只要你有自己的特色专业,那就能打破过去那种按批次招生的藩篱,招到优质生源,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就能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整体办学质量。相反,那些曾经的名校,如果你的某个专业不是很强,甚至很弱,就很难再招到优质生源,办学成绩就有可能随生源质量下滑而随之下滑,这对名校显然是一种巨大的触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就能进一步激活,优质生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合理分布。
其三,可淡化名校情结,消除大学就业过程中“出身歧视”。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非“211”“985”不要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让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很是受伤,却又无计可施,因为用人单位只要看你非重点出身,完全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将你拒之于门外。而一旦实行按专业大类录取后,名校并非每个专业都出类拔萃,普通院校也有自己的“王牌”,在现实面前,用人单位自然不敢为了“名校的光环”,而对真正的优秀毕业生视而不见。名校崇拜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打破。时间一长,偏重毕业生实际能力的用人理念才会真正形成。
(吴应海)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