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权威论坛:探寻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日前,来自47个国家的国防部或武装部队代表团、4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和中外专家学者300余人齐聚北京,在第五届香山论坛上就推进安全对话与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2014年12月01日10: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国与国之间有些争议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加强管控,有效预防和化解危机。美国应调整其同盟政策,其地区盟友也应意识到地缘政治的变化,不应滥用美国的地位  

  常万全(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就是希望亚洲各国以包容合作精神构筑共同安全,也欢迎有关国家积极参与。这为亚太各国共同应对安全挑战提供了新选择、新思路。

  国与国之间有些争议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加强管控,有效预防和化解危机。在陆上,中国军队设有64个边防部队边境会谈会晤站,2013年与邻国举行会谈会晤2000余次;中国与印度共同推进落实《中印边防合作协议》,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海上,中国海军已与越南海军举行16次北部湾联合巡逻,中方目前正与东盟国家探讨建立防务直通电话。不久前,中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和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两个谅解备忘录。正是这些积极务实举措,使我们共同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各自国家发展最大限度地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们始终致力于与各方进行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推动创造亚太防务安全合作的最大公约数。目前,中方已与26个国家建立防务安全磋商对话机制。近年来,中方与50多个国家举行了80多场以反恐、救灾等为主题的联合演习和训练。中国防务部门和军队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多边安全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任务39次,向30个受灾国运送总价值超过13亿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2008年底以来,中方连续派出18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近6000艘中外船只提供护航;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维和部队2027名官兵正在9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为应对肆虐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中国军队先后派出近300名医护人员赴疫区工作。

  中国军队积极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军队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着眼于受援国军队的长远发展需求,重在提高其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能力水平。自2003年以来,我们为130多个国家培训了各类军事人员3万余人,每年还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军事物资援助,这些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相当一部分用于军校、军队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海上安全形势现在越来越复杂,一些媒体说是中国的强势外交政策导致了这些问题。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之间互信不够。

  美国一直都在亚太存在,从来没有离开过。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到要向亚洲转移之后,亚洲问题更复杂了。美国谈得可能太多了,做得太少了。美国转向亚洲,如果只是经济方面,我们都欢迎,如果是指军事方面的,就不会受欢迎,因为东盟国家和东亚国家需要选边站队。巨人打架,小国就会遭殃。

  美国的困境在于其同盟政策。对于美国来说,我盟友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中美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习近平主席谈到太平洋足够大,能容纳下中美两个大国。问题不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而是中国和美国的盟友之间的问题。有些地区国家可能滥用了美国的地位。

  美国应该调整一下它的同盟政策,该政策带给美国的负担越来越重,美国的盟友也应意识到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和东盟已提出了用双轨战略来应对南海问题。我觉得中国可以做更多,比如在双边层面讨论主权领土争议,在东盟这样的多边论坛讨论其他问题,照顾邻国的感受。东盟则要管好自己的成员,这样就可以增进信任。

  葛来仪(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资深顾问):热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紧急情况,但各方要对利用热线解决危机有信心,所以热线需要定期使用,需要机制和措施来保障。推动地区中更多的可预测性和透明性,同时可以在军方不同部门之间增加相互信任。

  阿富汗问题对地区安全至关重要,各国应推动国际反恐合作朝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着力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维亚切斯拉夫·特鲁布尼科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理事会成员、外交部前第一副部长):自2001年塔利班下台后,阿富汗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阿富汗的国家重建。未来阿富汗局势如何,关键在于阿政府能否有效担当责任。我们希望阿富汗在美军离开之后不会陷入一片混乱。国际安全部队的存在和撤离的速度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安全和局势稳定。阿富汗问题对地区安全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一个得到所有地区主要力量认同和接受的政治进程。

  阿比比拉·库代别尔季耶夫(吉尔吉斯斯坦国防部长):“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活跃在与阿富汗相邻的地区和国家中。非法武装组织和阿富汗国家军队之间的冲突具有常态化特点,他们不断在那里培养武装分子,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充实自己的武装,他们的毒品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国际安全部队从阿富汗撤出以后,该地区的安全形势将更为复杂。1999年、2000年、2006年,那里的武装分子试图冲破边界进入我国。为此,我们充实了国防力量,完备了武器装备。

  舍拉利·米尔佐(塔吉克斯坦国防部长):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共同边境线最长,绵延数千公里。最新信息显示,培训恐怖分子的大本营已从巴基斯坦转移到阿富汗北部地区,招募我国公民加入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毒品走私猖獗,为恐怖主义活动提供资金来源。2012年塔阿边境地区共发生18起武装冲突,2013年35起,2014年仅前9个月就发生了30多起。在这一情势下,塔政府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控。

  阿里夫·阿亚伯(巴基斯坦地区研究所所长):2014年后阿富汗走向何方,悲观的看法可能更站得住脚。在努尔支斯坦,我们看到美国撤退之后,边界的防务力量完全瓦解,努尔支斯坦恐怖主义组织已在巴基斯坦设立了基地。可以想象美军全部撤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阿卜杜勒·海·拉乌夫(阿富汗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分析与评估主任):阿富汗是主要的恐怖主义受害国,我们要想办法去掉这个毒瘤,确保恐怖主义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有必要协调各方立场和行动,不应当区分好的恐怖主义和坏的恐怖主义。2015年阿富汗将经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为我们的人民、地区以及整个世界创造和平和稳定。

  陈舟(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以东伊运为代表的“东突”等恐怖分裂势力危害严重。中国的暴恐案件近年来呈多发频发的态势,对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公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国际恐怖主义对中国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我们要树立同舟共济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国际反恐合作朝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加强全球和地区反恐合作,推动联合反恐力量建设,同时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关注发展问题和地区冲突等问题的解决,着力铲除、封堵极端思想的根源和传播渠道,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超越冷战思维,从亚太实际出发,考虑各方安全关切,照顾各方舒适度,逐步构建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亚太地区安全架构

  常万全:各国需要通力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持久繁荣。

  我们倡议,进一步加强争议管控,不断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我们主张以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争议。各有关方面应建立顺畅高效的管控机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防止争议升级。中国军队愿与各方一道,用多形式、各层级的联络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妥善处置相关问题。

  我们倡议,进一步加强防务交流合作,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各国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推动防务部门和军队经常性往来,建立稳定的防务安全磋商机制,深化双边和多边交流,凝聚更多共识,增进战略互信。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务实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军事关系良好发展。

  我们倡议,进一步加强地区安全架构建设,不断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我们主张超越冷战思维,从亚太实际出发,考虑各方安全关切,照顾各方舒适度,逐步构建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亚太地区安全架构。

  黄永宏(新加坡国防部长):在防务和安全领域,亚洲需要一个适应军事现代化的安全架构为这个地区带来和平和稳定。这样的架构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它必须提供稳定和定期的对话机制来解决冲突;这个机制必须要找到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使紧张局势降温。在加强海上安全、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对话可以增进互信和相互理解,防止局势失控,也可以减少误解和误判。

  贾庆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现行的地区安全架构受美国影响非常大。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具有排他性,容易导致猜疑和对立情绪,也不利于充分调动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跨越整个地区的非排他性的、有效的多边安全机制,并让它逐渐成为本地区的主要安全机制。

  穆罕默德·乔哈尔(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主席):中国经济发展、军力上升,美国想要维持霸权,日本想要保住它在地区的战略地位。当力量发生改变时,守成大国的反应带来了不稳定,如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强现有的军事基地、加强与区域盟友的联系等。日方的反应就是修宪,扩张其在区域的军事能力,支持菲律宾的相关行动。国家间不断上升的紧张局势使东盟处于一个尴尬地位。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很好地管理了自己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我觉得中国很好地管控了局势,把第一要务放到了经济上。

  陈成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转、不可阻止的,在未来十至二十年都是这样。中国经济、军事和政治影响力的增长不会局限于亚太,而是会覆盖整个世界。我们希望中美两国能找到某种办法来和对方打交道,中美两国在亚太的共存不会影响到以东盟为中心的平台架构体系。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我们要重视安全合作的多元特点。亚洲的安全架构具有多元、多样、多中心等特点。因此在规划推进时我们要少搞多元对立,多搞多元平行,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多元合作,比如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上。

  我们要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架构的建设。亚洲的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安全架构相互冲突,因此需要加强各方的事先沟通、事中协调和事后评估。 亚洲地区安全架构首先需要突出亚洲的属性,当然也要重视其全球兼容性。首先,现有的次区域安全架构要履行各自的职责,要更加建设性地应对各类安全挑战。其次,拟议中的亚洲安全架构要基于亚洲的区情,在建构亚洲安全架构时,必须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化、社会和经济,在需求和供给中找到平衡,以有序推进和有效运作现行的以及未来的安全架构。最后,要争取亚洲和世界安全架构的有机对接。一方面,亚洲安全架构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亚洲以外地区的理论或战略的成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共性。时代需要我们同步推进亚洲和全球的安全共同体。

  (本报记者王新萍、倪光辉、张远南采访整理) 

  

  延伸阅读

  香山论坛创办于2006年,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举办的安全与防务学术交流平台。从本届论坛开始,论坛由非官方的二轨交流升级为官方、非官方相结合的一轨半高端安全和防务论坛,论坛官方性质在增强,权威性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王新萍整理)

  

  图片说明:

  图①: 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参加“和平使命—2014”实兵演习的中外方官兵在城市反恐作战中围剿“恐怖分子”盘踞地。 

  图②: 在马里加奥市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中国营区,中国士兵为当地老人检查身体。

  图③: 今年5月,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实兵演练在长江口以东的东海北部海空域全面展开。

  图④: 在利比里亚格林维尔中国维和防暴队营地,防暴队员参加应对埃博拉疫情联合应急演练。 

  图⑤: 10月1日,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在长白山舰上举行“爱我中华、强军报国”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发 

  版式设计:宋 嵩 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1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