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聊天止于呵呵

2014年11月28日15:22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聊天止于呵呵

  关 尹

  关 尹

  有个很精炼的搞笑段子: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不难理解,这就是说,当一个人不想和你说话时,会常以“呵呵”两字敷衍。既不认同,也不否定,让你很难接话。比如,如果你想尽办法去搭讪某位美女,对方轻轻敲出“呵呵”两字时,基本等于宣告:到此为止,请君绕行。

  也难怪,“呵呵”两字被评为“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呵呵”用得多,朋友走得快。

  没想到,这个段子还有了现实版。最近,我国首部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项法案《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值得一提的是,精神暴力也被归为家暴的一种。

  有心理专家解释说,精神暴力主要表现为冷暴力,通常是拒绝与配偶进行语言沟通及生活上的交流,“比如当对方跟你说了很多话,你却只用一个‘嗯’或‘哦’回复对方。”

  开始关注精神暴力,应该算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肢体暴力大多是显性的、突发的,精神暴力却往往是隐性的、长久的。有研究表明,家庭冷暴力实质是一种精神虐待,人的精神状态一旦出问题,有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危害身体健康,还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的性格……

  只不过,专家口中所指的冷暴力,到底该如何界定?如果回一个“哦”算,连回三个“哦哦哦”,算不算?也有人反问:“对方说很多话,算不算是家庭‘热暴力’?”更有甚者举一反三调侃道:“把你工资卡上交给我,又算不算家暴?”

  所以说,一项法规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是一纸空谈。肢体暴力可以去验伤,精神暴力难道要去验微信?不由让人想起此前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须定期回家探望父母,否则就涉嫌违法。其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反过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冷暴力的危害,甚至大于肢体暴力。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都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哦”。“呵呵”带有一种高冷的鄙视,“哦”则是一种决绝的无视。

  莫让感情止于“哦”。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