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京晨报:涨价后地铁应强化管理

蔡辉

2014年11月28日09:32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涨价后地铁应强化管理

  ■晨报视角

  市场机制不等于多收钱,还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接受涨价,就意味着接受规则,不仅是乘客要尊重市场规则,经营方也要遵守。

  经一年多调研与协商,北京地铁终于告别2元时代。

  协商成果有目共睹:每自然月内,一卡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8折优惠,满15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5折优惠,并承诺明年年底前推出低峰票价优惠政策。既有效预防“上班族”交通成本过快增加,又鼓励了绿色出行。

  长期以来,北京地铁以“2元随便坐”闻名,一方面,地铁是公共交通设施,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但另一方面,它违反经济理性:一是GDP增长会带来适度通胀,推动价格抬升,人为限死价格,将扭曲企业行为;二是服务质量与价格脱节,抑制了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冲动。

  多年来,廉价出行为北京争取了更多人才,推动了郊区城市化,节省了大量能源,但也出现了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行等问题,需要通过看不见的手加以调节。引入市场机制,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市场机制不等于多收钱,还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接受涨价,就意味着接受规则,不仅是乘客要尊重市场规则,经营方也要遵守。如果仍局限在“多坐几站就是服务”的认识层面上,难免会让一些乘客产生怨言。

  举几个简单例子:许多地铁站出口地图难寻,甚至放在出口外,无视乘客需要;一些线路自食其言,安全门至今未启用,高价设施空摆设数年;部分站安检疏导路线安排不合理,人为造成拥堵;少数工作人员不会使用礼貌用语,动辄就是命令语气,大吼大叫……

  地铁不完全是商业机构,为何有时服务质量反不如商业机构?怎样才能加强对公共机构的约束?

  涨价再少,也是消费者在给市场投票,只投票无改善,经济矛盾难免会上升为社会矛盾,这是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愿见到的局面。既然如此,能否趁涨价之机,在地铁站里多增加几份出口地图、让工作人员嗓门略微下降一点?但愿有一天,也能有类似的服务质量听证会召开。

  此次涨价方案虽严密,但似乎未考虑地铁中行乞、卖艺等人员的骚扰,按目前方案,他们可能会成为最大受益群体,如何通过强化管理防止此现象进一步泛滥,也应有所考虑。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