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京报:欧佩克会议难逆转国际油价

徐立凡

2014年11月28日08:56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欧佩克会议难逆转国际油价

  外参

  面临着更频繁波动的经济周期和新能源技术等考验的欧佩克,无论此次会议达成的是减产还是不减产协议,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都有限。

  27日在维也纳召开的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被称作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然而,会议进程表明,无论是内部行动的一致性还是对国际油价的即时性影响,欧佩克都已今非昔比。这既削弱了会议本身的重要性,也让国际油价越来越趋于摆脱“技术调控”的影响。

  维也纳会议之所以重要,在于国际油价走势需欧佩克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自今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走出了断崖式下跌行情,迄今为止已跌去30%。而原油市场目前每天供应过剩180万桶的现状,也抑制了国际油价的反弹。理论上说,石油输出国明年统一行动限产保价,是保证其利益的上选。

  但这是个注定难以达成的共识。从欧佩克内部说,当前油价是否已到危机阶段,不同产油国有不同定义。对于沙特等外汇储备雄厚的产油国来说,有足够实力对冲油价走低造成的利润流失,但对其他一些产油国危机则已迫在眉睫,如伊朗。因此,尽管欧佩克成员都认同100美元应是国际油价的基准价格,会前也在谈论减产,但在付诸实施的积极性上大为不同。

  从欧佩克外部说,虽然欧佩克仍是全球石油的主要供应者,但这一传统地位已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比如,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成功,其油气产量已与沙特基本持平。此外,目前油价大跌主要是轻质原油价格下跌,而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国是重要的轻质原油生产地,旺盛出口能力也可能填补欧佩克减产后的市场。

  更关键的是,国际油价下跌的驱动力中,有些非欧佩克能控制的因素。如美元走强对油价形成长期抑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挤出了国际油价中的“中国溢价”;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也可能让国际油价的构成中增加地缘政治的因素,而非单纯由市场供需主导。

  就此而言,无论维也纳欧佩克会议达成的是减产还是不减产协议,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都是有限的,除非出现重大国际事件。这是全球经济周期和欧佩克权重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欧佩克在国际原油市场和国际事务中引人瞩目的崛起,经过40年磨砺后,正面临更细碎的利益诉求、更频繁波动的经济周期和新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考验。

  □徐立凡(媒体人)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