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某县河北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本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村委会举债70余万,修建一座进村仿古牌楼和铜牛雕塑。该村党支部书记接受采访时称,河北村要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而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
“面子”工程不好看,政府就不给拨款和支援?试问一下,选择扶持拨款对象难道不是根据发展水平和百姓需求来决定?看门面定优先,岂不是活生生的搞政治“选美”?
为了符合“样本村和示范村”的定位,不惜以超负荷成本塑造表面形象,来迎合上级部门的欢心。这种现象让人联想到许多地方政府精心打造的“迎查专业村”。整齐划一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配置齐全的便民设施,井然有序的村办公环境、居民服务区……俨然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幸福景象。只是这样的农村更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展品,每逢上级检查,必来这里,不同的检查项目就换不同的图版、门牌。领导需要什么样子,就能装扮成什么样子。然后,在一番轻松友好的检查、座谈、评价之后,检查领导走了,迎查领导走了,村子还是那个村子,没有谁知道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不满意什么?
村容村貌的改变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而自然产生的水到渠成的积极结果。某些地方政府却不顾客观事实规律,为了打造形象工程而强推硬性改造,刻意粉饰、塑造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新农村形象,而华丽的外表与贫穷的事实根本不相配。虚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源于重表象轻实质的扭曲政绩观,刻意粉饰出来的样板示范只不过是一场哗众取宠的展示秀,毫无实际指导示范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广大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脚踏在地上,心在群众身上,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才是真真正正的“实”,否则,一切打着为百姓造福的口号却无视群众想法的“花架子”都是“虚”,必然要遭到唾弃。“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群众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不是虚无缥缈的“面子”。
中共山东省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京凯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