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陕西日报:为面子工程举债耐人寻味

堂吉伟德

2014年11月15日14:03    来源:陕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为面子工程举债耐人寻味

这样的理由难免让人错愕不已,然而却又是真实的存在。按理说,任何项目都要量入为出,不应当举债勉力而为,否则就会背负过大的成本压力。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不举债搞样本和面子工程,就很难要到上级的项目资金,或者是援助经费,真正是“筑好样本房,引来项目款”。
  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经费毕竟有限,给谁不给谁,往往很难作出明确的判断。在公共资金使用低效化的普遍语境下,“跑步钱进”就成了通行的手法并花样翻新,建好样本和面子工程,以此作为理由自然也成为一种创新。事实上,这种做法似乎已成为一种潜规则。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被各地屡屡提及,也出现了不少样本工程和精品工程。然而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在执行上走形变样,新农村建设不是着力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减小城乡差距,而是大拆大建、涂脂抹粉、搞华而不实的样本工程。一些地方更是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套取项目资金的借口,有条件创造条件,造成了资金使用的低效化。
  “不装门面难要拨款”的举债理由耐人寻味。此折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上,很多地方出现了理解和执行的偏差,太过注重对农房进行统一风格的风貌塑造或大拆大建集中安置,却少了对文化内涵、经济增长和农村致富的考量,最后变成了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和样本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本意和要求相差太远。二是说明在新农村的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着合理性、科学性不足,资金的使用效率过低,未能发挥真正的导向性作用,使得争取项目资金或者援助,成了互相攀比建设样本工程的游戏。
  更重要的是,村里花钱搞“花架子”不但存在明显的质量隐患,如此重大的决策也未能经过村民讨论,无以做到“自主决策”的程序把关,从而造成公共决策的失误和村民的权利受到伤害。由此看来,进行严格的程序把关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避免“权力主导”下的决策走偏,当为“不装门面难要拨款”带来的启发意义。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