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钱江晚报:迷恋铁饭碗,是种病

董碧辉

2014年11月19日05:00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迷恋铁饭碗,是种病

  事业单位值多少钱,每个人的估价不同,但是206万元的价钱,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的。

  昨天本报就报道了这样一位奇葩的母亲。余杭的一位孙阿姨为了给儿子找个“铁饭碗”,不惜血本“拼钱”。结果呢,她被骗惨了。孙阿姨说,自己前前后后给骗子姚某的现金和其他财物大概花了206万元。206万元,足够给儿子发工资发到退休了,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打了水漂,真是让人叹息不已。

  中国的父母总习惯于去安排子女的一切。操心孩子上什么学校,处啥对象,找什么工作。以至于孩子的身上被深深打上了父母的烙印。就拿那位孙阿姨来说,也许他的儿子并不觉得进事业单位就是最好的归宿,可是在母亲的主导下,个人的意志被长辈的意志代替了。而孙阿姨这一辈人的普遍看法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是铁饭碗,工作稳定,福利优厚,千方百计想要捧上这铁饭碗。当然,当上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有值得让人艳羡之处,既安稳又体面,收入也过得去。面对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各种社会压力,在“体制内”有一定保障。可是,有的人适合呆在体制内过着安逸的生活,有的人更适合在体制外自由搏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未必就是对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铁饭碗的魔症是一种病,到了双手向骗子奉上241万元巨款的地步,也算是病得不轻了。这种病,既害了自己,更容易伤害到孩子。不时有父母强迫子女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新闻见诸报端,这些子女,有的想开网店,有的想开奶茶店,有的甚至已经在企业当上中层,让他们心塞郁闷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他们从事的这些工作在父母眼里一钱不值,只有铁饭碗才算是饭碗?

  时代其实在不断变化。就拿以前热得发烫的公务员来说,在权力不断透明和受到约束的现在,含金量也已经下降。11月17日,2015年度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报名大幕降下,成功报名仅26629人,相对于前几年五六万的报名人数下降了一半多。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0后更乐于选择去企业工作甚至创业,希望更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一些人生价值,同时取得更高的收入。自己开个店,或者经营一份小生意,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许比捧着一只铁饭碗要大得多。

  想跟孙阿姨们说一声,别再执着于铁饭碗了,别再抱着老黄历去安排、干涉下一辈的生活了,这个社会需要敢于闯荡、敢于拼搏的年轻人,这是社会的活力所在,也是财富涌流的源泉所在。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