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凌国华:官员“掂红包估金额”绝技是怎样练成的?

2014年11月15日08:59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凌国华:官员“掂红包估金额”绝技是怎样练成的?

  作者:凌国华

  昨日,中纪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了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案件详情。其多次收受贿赂,通过非法倒卖土地获取暴利,形成触目惊心的“家族式腐败”,家庭财产高达7000多万。久贪成“精”,到后来,危金峰甚至练就了通过拎重来估测红包金额的“本领”。对于别人送的达不到心中标准“重量”的红包,危金峰甚至会厚颜无耻地当面呵斥。(11月14日楚天都市报)

  长江后浪推前浪,官场代有贪官出。对于练就“通过拎重来估测红包金额”的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来讲,媒体用“久贪成精”来形容他,确实恰如其分。面对利益勾连者送上的红包,随手一掂量,数额多少即了然于心。红包内涵丰厚、符合己意者,对于别人当然是“全力支持”;红包内涵太单薄,则面色阴沉,甚至还会呵斥对方,至于送红包者想要的“支持”,只好免谈了。吾侪井蛙之辈,没见过啥世面,眼见做贪官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实在无法不发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喟叹。

  “掂量红包估测金额”无疑是危金峰在长期的官场贪墨生涯中锻炼出来的一项绝技。加诸其头上的这项绝技“光环”,无疑是以其所掌握的配置社会稀缺资源的公权力为基石的。对于作为财政厅副厅长的危金峰而言,不论是企业主动送上的“孝敬”,还是他主动索取的“红包”,各种形形色色的招租寻租等利益勾连,无疑都是来源于他手中掌握的财政资金审批权等权力。将这种配置社会稀缺资源的公权力从危金峰身上剥离掉,他什么都不是。

  危金峰“拎重估测红包金额”的绝技,是其官场贪墨生涯中的“亮点”。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要练就这项绝技,显然要花费不少的努力。可这名财政厅副厅长不然,在长期的贪腐实践中,顺手捎带着就锻炼出了绝技。这得收多少红包才能练就这项“绝技”啊——相信不少民众会如此感喟。贪官的这种“绝技”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惊诧的是这种怪现象何以会产生,以及其背后的生存土壤。正如从某官员家中搜出的钱款烧坏几台点钞机引发的民间感喟一样,人们对“特色贪官”的五味杂陈,或许正是民众朴素情感对官场吏治的直接观照。

  官员贪腐数额的屡创新高,贪污手段的花样翻新,以及贪官底色的厚颜无耻,无疑都是“掂红包估数额”“烧坏几台点钞机”等贪污细节的深层映射。贪官呈现在贪污表层的“小插曲”,无疑是贪腐现象的冰山之一角。正如“科级官员家中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所引起的“原来科级官员也能这么贪”之喟叹一样,冰山一角的令人惊骇,恰恰映射出水面下的混沌蒙昧。家族式贪腐、塌方式腐败,无疑是权力结构配置不合理、权力运行欠透明以及权力制约与监督疲软乏力结下的恶果。“边腐败边升官”背后的嘲讽,对社会稀缺资源的强力垄断,潘多拉的盒子表面上看起来锦绣无边,一旦打开之后,说不定会释放出怎样令人惊骇的异形。每当贪官贪腐事迹被媒体披露,人们总是调侃这是“官员公开财产”的另一种方式。谁能告诉我这是在暗示什么。

  其实,官员“掂红包估金额”的绝技不令人惊诧,贪腐钱款烧坏多少台点钞机也不令人惊诧,“受贿300万后嫌少再次索贿500万”的肆无忌惮也不令人惊诧,而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被官员贪腐事迹一次次刷新,以及这种行为所生长的土壤,才更令人惊诧。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