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粉丝团”每天下午4点,在大同古城四牌楼开“例会”。因请愿被大同警方行政拘留后,被释放的第3天,卢廷高告诉记者,10月15日他去市委门前演讲,也是为了呼唤耿彦波回大同。(11月13日《新京报》)
不管“耿粉”出于什么动机,耿彦波从大同市离任已近两年,还在享受着他们如此痴情地呼唤,作为一个地级市市长,眼下似乎没有第二人与之比肩。“丰立祥被抓,我们又看到了希望,希望耿彦波回来,继续建设大同。”
这是因为,耿市长离任以后,125项在建工程被叫停,市政府2013年累计负债超过130亿元。名城复兴计划始终未能进入良性接续。没有了耿市长的大同,似乎就转不动了。倾城涌动着“能人治市”的浓重民意,与当前进行的法治建设,显得格外不协调。
不必怪罪“耿粉”出于各种本位利益给官方施压,这根绞索其实是官方包括耿彦波自己套上去的。这绞索的前身,是由“政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价值引领,由用力过猛的大拆大建编织成炫目的光环,后来,光环就变成了绞索,让组织被动,让耿市长减分。
“耿粉”的自我意思及表达只要不触犯法律,不应该受到打压,但让一个城市离不开一个市长,他们也有责任,即使是好干部,也不是用来顶礼膜拜的,更不应该利用领导的头脑发热,无限制地追逐自己的利益,然后相互裹挟,他们不知道,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使用能吏和实现法治两个选项上,很少有人能够在后项上下真功夫,这固然有体制和大环境的原因,但一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多是把一个地方能否向上向外输送干部,有无“官员明星”吸引全国目光,作为比GDP更重要的“政绩”,非常规范式的耿市长就应运而生。
不管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挽救,还是对大同未来发展负责,形成一种全城呼唤的态势,都是对制度、对政策的信不过。不管是对丰立祥下台的欢庆,还是对耿彦波回归的呼唤,也都是源于现行机制和体制没被信任。
市民要把各自利益从寄托在官员个人身上,转移到依靠法治上来。组织要把一方百姓的福祉看得比一个官员进退升降重要。耿市长回不回大同,不能盲从民意。为体现法治,不妨对他任职的负面评价来一番追责。将大同城市发展和对官员任用同时纳入法治命题之下,有效制衡官员主观任意性决定一座城市的命运,从法治上给大同奠定复兴的基础,让“耿粉”们无望的呼唤,成为一曲“人治”的挽歌。
文/易国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