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允许破产督促地方政府合理举债

叶祝颐

2014年11月14日09:34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允许破产督促地方政府合理举债

  近日,一项由财政部开展的地方债课题研究报告建议,研究制定《地方政府破产法》,从法律上明确地方政府应承担的债务风险责任,在地方政府资不抵债时,允许地方政府宣告破产,并规定债务重组及债务清偿程序,确定上级及中央政府在其中的责任。(11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国外,地方政府破产并非新鲜事。但是,在中国谈到政府破产,还真是一个新词汇。地方政府破产了,政府的脸面放在哪里?政府机构如何运转?民生利益如何保障?地方政府破产或许会引发许多担忧。

  需要澄清的是,地方政府破产不意味着政府机构停止运转,而是对政府现存的资产进行清算,对政府债务进行清偿、重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地方政府资不抵债时允许其破产,有利于督促政府承担债务风险,遵守欠债还钱的底线,挽回政府公信力,不再盲目举债,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视。

  虽说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政府债务是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借债只铺摊子不管还,过分依赖卖地还账,地方变相融资问题比较突出。只有从法律制度上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约束,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才能保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政府借债不还,伤害政府公信力与民生利益。

  尽管经过国务院批准,部分地方政府被允许自主发债,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只管借不管还,政府财力被严重透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债务率已高达150%以上,个别县市债务率已经超过400%。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不考虑利息因素,个别乡镇不吃不喝还债需要400年。如果没有中央的转移支付,有的地方政府恐怕早就破产了。

  面对地方债务风险扩大的现实,听取财政部长课题组的建议,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把地方政府融资举债纳入法制轨道,允许地方政府破产,很有必要。不过,允许地方政府破产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要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还要前移监管关口,给地方政府举债套上法律“紧箍咒”,对地方政府举债比例、数额进行科学界定,并提高法律制度执行力,治理地方过度负债,防止地方政府旧债未还又添新债。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