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周卫军:孤儿希望学校为何成了“鸡肋”?

2014年11月11日10:46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周卫军:孤儿希望学校为何成了“鸡肋”?

  作者:周卫军

  始建于1993年的山西大同希望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系大同市型煤厂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创办及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希望学校,招生对象为孤儿及贫困家庭的孩子。至2001年底,在校生从建校时的200余名飙升至1818名,生源遍及全国。然而,时至今日,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新一届招生季,校方称因未能招到合适的学生,以致出现了建校以来第一次“零招生”的窘况。目前,在校生只有42人。(11月9日 澎湃新闻网)

  大同希望学校作为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认可的“全国唯一的一所专项资助孤儿学校”,从曾经的无限辉煌走到现在的“无以为继,面临关门”的地步,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掩卷沉思,学校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由于管理的不善?亦或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

  大同希望学校从曾经的“香饽饽”成为今日众人眼中的“鸡肋”,必然有其原因,我们不妨稍作分析。

  首先,大同希望学校成了资助企业眼中的“鸡肋”。用学校副校长罗大光的话说:“大同希望学校毕竟属于企业自主办学,投入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即便学校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但也不能一点都不计成本的持续高额投入。所以我们不愿也不可能退出。”再加上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使其也或多或少地想从学校获得一些回报,从而导致了“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现状。

  其次,大同希望学校也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眼中的“鸡肋”。因为“基于大同希望学校是由辖区企业自主办学的希望工程特殊办学性质,教育局方面很难插手进行日常管理”,而对于学校当前面临的困境,当地教育局也表示“没有好的办法”,于是曾有“撤校”的想法,只是“最后考虑到相关方面的影响,才不了了之”。由此可见,当地教育局出于“利”的考虑,也并不愿意接手该校。

  再次,大同希望学校还成了老师、学生眼中的“鸡肋”。教职工因为“年终奖未能及时到位而情绪波动”,或许也正是由于生源减少,福利待遇的降低而纷纷跳槽。越来越多的孤儿和特困生也因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加大转而选择就近上学,而学校也因为“原本对学生免费的洗澡、游泳、缝补衣裳、理发以及使用音乐、美术器材、图书书籍等已取消”等失去了对更多学生的吸引力。

  由此分析,大同希望学校从辉煌走到今天其实最大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利益的诱惑”。其兴旺,是因为企业的效益好、投入大,只是把办学作为一种回馈社会赢取良好声誉的广告效应。而师生的争相影从,更多的恐怕还是冲着学校的各种免费政策去的。其衰败,则因企业的效益滑坡、投入减少,没有了“利”的吸引自然也就等于失去了持续繁荣的土壤、肥源。

  大同希望学校的兴衰,或许也是我们当前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加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还是只局限于旧有的办学观念,只囿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融入社会、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就只会与现实越来越远,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只会逐步被社会所抛弃。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