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8日,湖北省武汉市,随着”双十一“光棍节的来临,各路商家纷纷积极投入营销以吸引大众眼球。8日下午2点,武汉首届“脱光”免单节开启,主办方承诺凡是在200名以前脱光只穿着内衣的市民都可以在商场内任意选购价值1000元以内的服装。(11月9日中国新闻网)
初看消息,我们会感到很惊讶,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这种刺激消费的手段应该只会发生在欧美国家。如果商家只是外因,那么“勇于挑战传统文化”的消费者是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内因呢?
深受儒家的“礼”、道家的“道”影响下的中国人,过去一直秉承传统的“中庸”、“无为而治”思想,他们相信天道自然的社会法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越发频繁,各种思潮也蜂拥而至,大多都打着“民主、自由”、“韩流”的旗帜和口号。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来文明”,我们的传统是不是已经像个别专家所说的出现了“文化缺位”的现象?
伴随着中国旗袍会全球旗袍服饰大赛的开幕。11月6日在河北地区举办了河北分赛的旗袍大赛更是用旗袍这一特有的形式阐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发展进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旗袍改变生活。
有专家指出,第一夫人出访,很多场合穿的服装都是带有中式元素的服装,展现了我们的民族自信。“不采用国际大牌,而是选择本国的民族服装,敢于在国际场合去展现我们的民族服饰,这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服饰的自信。”
从27岁的昆曲青年演员施夏明说“在昆曲还没有推广开时,观众中年轻人只占两成。现在,年轻观众的比例已经达到8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习惯通过昆曲来让自己平日里紧张的生活慢下来。”到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姑娘雷阿幼朵说“当我穿上苗族服装,戴上漂亮的银饰,站在舞台中央,一开口唱歌,外国观众就拼命鼓掌,他们从没听过这样原生态的音乐,觉得非常美妙和神奇,都说想去苗寨看看!”
笔者认为,从旗袍、昆曲、民歌之“叶”,可以看见我们传统文化复兴之“林”。文化复兴之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让这种自信演变成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成为年轻人愿意承担的一种责任,这条路就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