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桑胜高:“爱心雨伞”回收尴尬是私心作祟

2014年11月07日08:18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桑胜高:“爱心雨伞”回收尴尬是私心作祟

  作者:桑胜高

  从今年五月份入夏以来,为了方便乘客应付随时到来的刮风下雨天,山东青岛温馨巴士31路公交车上就放置了雨伞,免费为乘客使用,半年过去了,回收来的伞却少的可怜。(据齐鲁网报道:青岛公交车设“爱心雨伞”遇尴尬 回收率不足一成)

  当透露着融融暖意,饱含着关爱、关心的“爱心雨伞”,在雨天解决了一些乘客的燃眉之急时,不知受益的乘客作何感想?显然是一种雪中送炭的喜悦和对爱心的感激。但半年过去后,回收雨伞不足一成时,不知公众又会作何感想。显然,更多的是气愤、无奈和叹息。难道这就是对爱心付出的回报?

  到底没回来的雨伞去哪了?恐怕只有当时受益的乘客说得清。我们不排除一些不方便送回的合情合理因素,但我们更不排除一些人的据为己有的私心。区区一把雨伞是小,但对爱心的漠视和欺侮是大。假如人们都这样做,岂不成了“爱心雨伞”酿成的一出闹剧?往深处讲,岂不成了爱心的“罪过”?显然这不符合“付出就有回报”的逻辑。因此,一些打心眼里就根本不想送回“爱心雨伞”的人该好好反思一下,千万别气走了“爱心雨伞”所赋予的爱心。

  雨伞有价,爱心却无价。将“爱心雨伞”据为己有的人显然没意识到“爱心雨伞”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在他们眼里,这些只是一把把普通的雨伞,只有遮风挡雨的功能,孰不知“爱心雨伞”更是一个个传递爱心的工具,在影响着人们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关心他人。显然,这并没有达到温馨巴士配“爱心雨伞”的初衷;相反,还给这爱心善举泼了盆冷水。

  其实,青岛温馨巴士回收“爱心雨伞”遭遇尴尬的事例仅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一些不和谐音符的缩影。类似的事情在其他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据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到一些地方的个别市民把公园、广场上的花草、装饰品等摘下、拿走,据为己有;大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个别人员贪污抗震救灾善款等,无一不是对爱心的挤占和亵渎。这也让人们意识到,公民道德建设、诚信建设仍在路上。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筑起“诚信之堤”,一方面,要靠人们的自觉、自律,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另一方面,则要靠党委政府的教育引导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公民道德重塑迎来新契机。“爱心雨伞”回收遭遇尴尬的事实则是一个鲜活反面教材。对此,我们不能仅限于对其鞭笞和嘲讽,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找到问题原因,强化教育引导,不断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从源头上避免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