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为官近30年的曹鉴燎,历任镇党委书记、三个区“一把手”,官至广州副市长,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滥用权力疯狂敛财,涉案金额近3亿元。(11月05日《检察日报》)
反腐高压线为何屡屡断电?为何在高调吹响反腐号角的同时,腐败依然如此猖狂?曹鉴燎案件中,其更是将经济学思维用于“运行”腐败产业,在其与商人的交往中,权力投资、利益交换无处不在。以权护商,以商养官,用项目用土地换“股权”,为了个人的利益,置国家集体的资产于不顾。
曹鉴燎案件不仅仅是个案,它折射出部分党员干部身在组织内,却向往体制外的商人家财万贯、纸醉金迷的现象。他们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甚至把当官作为发财的渠道。对于“花政府钱”这件事上,不是想着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如何为人民谋福利,而是满脑子整天想着赚钱发财!
“职务不分、身份不分、立场不分、吃喝不分、钱财不分”成了官商交往的常态,更有甚者,为了拉拢关系、扩大腐败产业链,曹鉴燎不惜给其他部门的实权官员送“项目”,给下属送钱,拉更多人“下水”,让更多的人心甘情愿一起捞钱。
“边腐边升”,反腐高压线“断电”现象,表明过去的反腐工作还存在漏洞、力度不够。同时也折射出过去有关部门选人用人标准的局限。如今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部分地区把经济增速的多少当作主要政绩,在选人用人上更倾向于‘经济能人’,却忽视了干部的党性修养、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行。
导致反复高压线“断电”的另一个原因是:有关部门对干部的考察缺乏全面性,相关防腐机制未能严格执行。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组织部门除了通过程序上的民主和公开进行防范,还要在事后进行追责。要尽快提升反腐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深化推进地方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加强对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如果相关制度得到落实,腐败官员便不敢如此猖獗,反复高压线也不会屡屡“断电”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