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官员能“亲自”做多少事是种风向标

王聃

2014年11月04日09:47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官员能“亲自”做多少事是种风向标

  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从严治党成为政治新常态,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机场贵宾厅关闭后,有人就犯了难。一名县委书记感叹: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等细致服务后,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11月3日《人民日报》)

  不过是个区区县委书记,在贵宾厅关闭之后,就暴露出了不会登机的真相。如此结果,自然是一些县委书记享受着过大的区域内权力。当权力过大,所谓登机手续什么的,自然无需亲自动手。

  《人民日报》的文章感叹,所谓的官员“四体不勤”其实就是特权病,干部生活能力不足的背后,是权力的无所不能。这可谓一针见血,譬如按照国家的规定,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够配备生活秘书。当一名县委书记也能够享有配备生活秘书的权力,只能说是特权思想在作祟,过大的权力带来的就是官员生活能力的不足。但是对官员的“四体不勤”现象,反思又不能止于特权层面。

  不妨换个角度:当一名官员对出门登机这种生活琐事都不会办理,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又能够了解多少呢?至少一个习惯于秘书代劳的官员,他不会熟悉作为普通人主要出行方式的公交车,不会体验到那种拥挤乃至是混乱的状态,进而要求他做出真正有益于当地居民的公共交通政策,可能也是一种奢望。以此类推,如果一个官员与民众很隔阂,带来的不仅会是特权,也必然会影响其日常决策的效果。

  “县委书记不会登机”是种特权病,这样的病实际上不会是个案。譬如前段时间,有媒体就专门盘点了一批完全无法执行的地方政策,为什么只具有观赏性的政策会大行其道地出现?“闭门造车”显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不少地方管理者缺少对基层生活的具体感知,对普通居民的诉求无法感同身受,由此设计出来的管理政策,往往就不具有可行性。因此造成的,不仅是政策制定成本的浪费,亦有民众对于官员治理能力的怀疑。

  不会登机的县委书记能了解民情吗?无论如何,这都是绕不过的一个发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官员像不像普通人,能够“亲自”办多少事,也是一种风向标。因此,要让“县委书记不会登机”的类似现象越来越少,去除特权不可或缺,同时,必须附加更多的倒逼手段,譬如经由考核方式的改变,让不接地气的官员越来越难以被提拔。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