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汶川地震中勇救7名同学的15岁“小英雄”雷楚年,再一次跃入大众的视野,只不过,这一次他与违法犯罪捆绑,身陷囹圄,而事件的缘由还得从2008年“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荣誉称号说起。
雷楚年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同学,确确实实是善,是美德,也促使他成为牵动国民情绪大地震中的典型人物。名气的光环让这个从小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小男孩一跃成为聚光灯的焦点,当然也逐渐改变了他的人生处境。而如今媒体报道,由于雷楚年“声名在外”,吹嘘自己有“关系”,以帮人当空姐、进重点中学、买驾照等名义诈骗资金46万人民币。
类似雷楚年一样,获得道德楷模声誉后干起违法犯罪的事件已不是初例,这样公然利用自身荣誉破坏社会规则的行为自然不对,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为何有人愿意相信?实际上,在社会实践层面,想当空姐,进入重点高中就学等除了按部就班进行考试外,还可以被“破格录取”,雷楚年本人就是破格获得了重点高中学习资质的。当年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雷楚年与各类名人、官员一同出入的影像资料难免不让人相信,除了拥有荣誉,雷楚年还逐渐拥有了普通大众无法接触到的人脉,即其所吹嘘的“关系”。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可以让接下来的剧情逐步上演。比起稳扎稳打的付出和未必能差强人意的结果,社会浮躁急躁的风气促使人们更愿意借助特殊关系让事情化繁为简,早日完结。况且在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利用特殊关系扮演掮客角色的人,破坏着社会规则,捞取佣金而达到所谓的“双赢”。“道德楷模”的身份标签,特别容易就成为了不明情况的群众产生信任感强有力的工具。明知雷楚年们的一些操作不符合规则,即便起了疑心,念着那张“道德楷模”的底牌也赶紧驱走了疑虑,加之,本身就是走灰色通道,成败本就是一次赌注,不相信就是放弃所谓的机会,违法犯罪的温床便铸就了。
说到底,这是一种漠视社会规则意识所酝酿出的必然事件。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规规矩矩走正常途径办事需要的时间精力成本高,走旁门左道能事半功倍,甚至有些人会更信赖所谓的“特殊关系”。如此一来,有些被贴上“道德楷模”的公众人物顺势去践踏规则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