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徐娟

2014年11月03日15:2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根据杭州市相关部门的工作安排,每名全科医生在服务能力范围内要签约一定数量的居民,要求符合签约条件的全科医生在今年12月20日前签约1000名服务对象。全科医生除坐诊以外,还将上门服务、电话随访,并管理每人的电子健康档案。(11月2日《今日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医学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总会羡慕一些发达国家人们享有的家庭医生服务:每当自己或家人不适时,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很快上门,或耐心接受咨询,或进行现场救治,或联系转诊医院,忙而不乱,服务到位。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家庭医生是富人们的专享,离普通老百姓很远。其实这是个误解。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墨西哥坎昆宣布将每年5月19日定为世界家庭医生日,该组织把家庭医生界定为那些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因此,家庭医生更贴切的说法应当是全科医生。

与杭州推行的全科医生与辖区居民签约医疗服务相似,早几年,上海已经全面开展家庭医生试点工作。每个家庭医生负责2000到2500人,通过居民和家庭医生之间签约、预约服务、健康咨询和双向转诊等,开展长期全面的健康管理。这些全科医生可以应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节约了许多医疗资源。运行以来,很多长期身患慢性病的老病号找到了“一站式”的“诊疗俱乐部”,也找到了固定跟踪照顾他们的家庭医生。

从国际经验看,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与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效率比为1比4,也就是说,在预防上投入1元钱,等于在治疗上投入4元钱。这对于“广覆盖、低水平”的我国医疗现状来说,建立注重预防的家庭医生制度更是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

一方面,要在“钱”上动脑筋。家庭医生难以推广,很重要的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家庭医生所需款项由政府按每名医生所负责的人数划拨,80%来自国家税收,其余部分来自地方税收、国民医疗保险费、企业捐款和医疗机构的营业收入等。我国的全科医生仅靠政府资金的支持,难以打“持久战”,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另一方面,要在“人”上下功夫。目前,尽管一些地方的财力足以支撑配备相应的家庭医生数量,然而接受过系统培训、中西医结合、年富力强、适应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往往“一医难求”。因此,要把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作为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医学院校开办全科医生专业,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建立单独的称职评审体系,让更多的优秀家庭医生走进公众。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